【文匯專訊】內地勞動力和土地成本迅速增加,加上「兩稅合一」、新勞動法出臺,以及在加工貿易、出口退稅等方面的一系列新政策,臺商會否因此大規模從大陸外移?此間出席第十二屆臺交會的專家認為:這種現象不太可能發生。
1988年,內地第一家台資企業三德興有限公司落戶廈門。「當初,台灣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比較高,且資本充裕,技術先進,與內地在生產要素上正好形成互補,因此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台灣企業紛紛向內地轉移。」台灣世新大學董事長成嘉玲說。
「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大陸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已不低,且大陸進行宏觀調控,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企業融資成本上升。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政府出臺新勞動法對勞動力進行保護無可厚非,但這使得企業成本上升,所以臺商開始為下一步的出路煩惱。」成嘉玲說。
杭州立得電機有限公司是台灣天得的全資子公司,其華南區副理陳晃利來自台北,他說:「10多年前剛來大陸發展的時候,我們生產的自動控制開關賣得非常好。但現在大陸同類產品很多,且價位比我們低。我們只能主打高端,估計5年後高端市場也會飽和,到時我們必須考慮是轉移到越南、印度等地發展還是繼續留守。」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用「夾心漢堡」來形容臺商目前的處境。他說,跨國公司在大陸的戰略正在進一步深化,與此同時,大陸民營資本發揮本土優勢,影響力呈現逐步上升的勢頭,台資面臨外資和民營資本的雙重壓力。
盡管如此,李非仍稱「臺商轉移到越南、印度等地發展並不划算。」,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語言不通、文化不同,投資充滿了風險。事實上,在大陸中西部地區,臺商投資的機會非常多。
據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會長李水林介紹,臺商投資大陸中西部地區的金額也已上升到總額的19%左右。精明的臺商已經看到了中西部地區的機會,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中西部非常受歡迎。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焦佑鈞說,台灣的一項統計也表明,臺商選擇「外移」到越南等地的比例非常低,在所有選擇境外投資的臺商中,六成以上的臺商還是看重大陸。
「臺商未來面臨升級轉型的壓力,但是大規模移出大陸的現象不太可能發生。」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說。他認為,臺商投資大陸應該積極轉型: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從東部沿海向中西部轉型,製造業加速技術創新,進行產業鏈的投資,臺商還要積極拓展大陸市場,建立自己的品牌。
「臺商投資大陸第四波熱潮正在悄悄醞釀著。這就是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如金融、物流等。從投資模式看,台資企業本土化的趨勢將逐步加強;在投資區域上,台資企業北上和內移的趨勢將更加明顯。而留守沿海地區的臺商應該調整產品結構或者改投服務業。」李非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