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柏楊說他永遠是個中國人
【文匯專訊】「等我病好了,我還想回大陸呢。」柏楊研究中心總幹事周明依然清晰地記得最後一次在台灣與柏楊見面時老先生所說的這句話。作為中國現代文學館前副館長,周明與柏楊夫妻有著20年的交情,柏楊向現代文學館捐贈56箱文物文獻資料也是他一手促成的。昨天(29日),聽到柏楊去世的消息後,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電話採訪,回憶起了捐贈的詳細經過。
真情打動柏楊夫婦
2006年夏,柏楊妻子張香華與周明通電話時說到,近年來柏楊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幾進幾出醫院,醫院甚至發過病危通知。她因此十分憂慮柏楊的手稿、信件、藏書及收藏字畫等在其身後該如何處理。周明便向她提出,不如把這些東西捐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張香華聽後,並未立刻答應,表示要跟柏楊商量後才能決定。
當時希望接受柏楊捐贈的機構很多,包括大陸和台灣的很多學校、文學館。除了憑借20年的感情基礎,為了讓柏楊夫婦放心,周明先後邀請張香華和柏楊最疼愛的女兒毛毛到現代文學館參觀。「我們帶她們進了藏書庫和文獻庫,這裡我們一般是不對外開放的。參觀之後,張香華和柏楊都放心了,終於決定將藏品捐贈給現代文學館。」
珍貴資料慷慨贈予
周明還記得,當時現代文學館擬好了協議,寄去台灣給柏楊簽字。協議收到了,但柏楊當時病得嚴重,不能起床,不能寫字,張香華告知周明情況後,周明說:「不著急,等他好了再說。」這一等就是半個月,終於有一天,柏楊可以坐起來了,張香華請他看過協議後,他用顫抖的手拿起筆簽了名。柏楊幾乎所有的收藏及文獻資料中的重要部分,都被收了進來,11745件文物文獻資料,被整理成了56個箱子。其中包括柏楊本人著作的各種版本491冊以及《柏楊版資治通鑒》手稿的複製件40冊、獄中手稿34件、日記12本、柏楊書信2244件、名家書法字畫21幅等等。
臨別依依盼回大陸
2006年12月,周明帶隊前往台灣,在柏楊家中召開了發佈會,代表現代文學館接受柏楊的捐贈。臨回大陸前一天下午,周明去柏楊家辭行。看到周明來了,正臥床休息的柏楊堅持要起來跟他說話,張香華勸說未果,不得不為柏楊穿衣戴帽、圍上圍巾,讓他插著鼻胃管,「全副武裝」地坐著輪椅來到客廳。柏楊跟周明說:「我的根在大陸,我把東西捐贈給你們,是友情不是人情,友情是要永遠存在下去的。」
柏楊很激動地說:「希望大陸的同胞多來台灣走走,能對台灣增加好印象;希望台灣人也多到大陸看看,增加對大陸的好印象。慢慢地融合、瞭解就好了。等我病好了,我還想再回大陸呢。」說完,柏楊的眼睛濕潤了。談了一段時間後,張香華勸柏楊說,時間不早了,又下著雨,讓周明早點回去吧。柏楊同意了,於是被推回臥房,這時,柏楊突然回頭,舉起右手向周明揮了揮,「我當時眼淚刷地就下來了。我怎麼也沒想到,這竟是我和柏楊先生的最後一次見面。」
文風犀利說話風趣
1988年,柏楊離開大陸後首次回鄉探親,第一站便是上海。柏楊主動要求見了茹志鵑等上海作家後對周明說:「大陸作家不錯,很勤奮,作品也好。」
周明說,很多人都是因《醜陋的中國人》而知道柏楊的,都只知道他文風犀利,其實柏楊本人很溫和也很風趣。那次來大陸,原來的安排是,第二站北京,第三站西安,之後還要去其他地方。可到北京之後,柏楊突然提出,想回河南老家看看,而且想不帶上張香華,一個人去。理由是他的原配夫人還在,雖然已經改嫁,但柏楊還是擔心:「香華不能去,去了打架怎麼辦?」搞得張香華哭笑不得。(來源: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