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即時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北京殘奧開幕今夜綵排 拒絕相機


http://news.wenweipo.com   [2008-09-04]

【文匯專訊】據中新網北京9月4日報道:北京殘奧會開幕式4日晚上將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進行綵排,但不會燃放焰火。

與震撼人心的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一樣,定於9月6日20時舉行的殘奧會開幕式也成為焦點。據有關人士透露,殘奧會開幕式時間長達2小時50分鐘,但與奧運會開幕式不同的是,殘奧會開幕式先進行入場儀式,然後再進行文藝表演,這樣的安排是為了便於殘疾人運動員觀看表演或參與互動。共啟用演員約6000人,由健全人和部分殘疾人藝術家共同完成。

誰唱主題歌?如何點火?

此前有報道引述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繼鋼的話說,整個開幕式分為空間的旅行、時間的旅行和生命的旅行三大部分。「其中有一段由320名聾啞演員表演的大型舞蹈,應該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聾啞演員舞蹈———用手語和肢體語言演繹,名叫《星星你好》。」他表示,大家將在殘奧會開幕式中看到一個高貴、素樸的中國。

對於殘奧會開幕式的細節,保密程度似乎比奧運開幕式寬鬆一些,但張繼鋼對於緊要的幾個元素依舊守口如瓶。「主題歌的演唱者,還是讓我保留一點懸念吧。這個是關鍵元素。主題歌的名字我可以告訴你,叫做《和夢一起飛》,詞曲作者分別是千姿和方鳴。這首歌的名字也是此次殘奧會開幕式的主題。」

不過也有媒體指稱,香港天王劉德華將現場演唱殘奧會主題歌《EveryoneIsNO.1》,但迄今並未獲得權威證實。

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奧組委執行主席鄧樸方日前撰文指出,開幕式將突出「生命」的主題,以「歌唱生命的創造力、人性和偉大的人道主義」為理念,給世界一個驚喜。正忙於為開幕式補習中文的國際殘奧會主席菲利普·克雷文,也不願意透露有關細節,但他表示,開幕式絕對值得期待,將帶給觀眾以激情。

殘奧會開幕式音樂設計方鳴透露,殘奧會開幕式與奧運會開幕式的創作理念不同,主要張揚人性的關愛,開幕式中肯定有中國元素,但並不會以中國元素為主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殘奧會的開幕式也會,但是一種溫暖的震撼。」

在看到北京奧運會精彩點火方式後,外界對殘奧會的點火同樣充滿好奇。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說,兩個奧運同樣精彩,他相信殘奧會最後一棒火炬手和火炬點燃方式也一樣會給大家帶來驚喜。但殘奧會點火方式和最後一棒火炬手與奧運會一樣,都是核心機密,因此現在需要保密。

交管部門提醒

上述「機密」是否會在4日晚上的綵排中出現,吊足外界胃口。但官方提醒說,為防止開幕式綵排內容外洩,觀眾請勿攜帶照相機、攝像機或無線電設備入場。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觀看綵排的觀眾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國家體育場最為方便。交通部門準備了28條公交專線、22條常規公交線路、8條地鐵線路,持有門票的觀眾可免費乘坐公共交通觀看綵排。地鐵8號線(奧運支線)距地鐵直梯最近的地方將安排半節車廂作為殘疾人乘客車廂,供殘疾人乘客就近上車。地鐵運營公司還開通電話預約,為殘障人士提供全程陪同或接力式服務。

  相關「即時體育」新聞
沒人肯接爛攤子 謝亞龍將留任足協    [21日 08:32]
李瑋鋒加盟瑞士爛隊 倒貼20萬美元    [20日 21:06]
誘口供說系自吹 顧寶剛到劉翔家道歉    [20日 15:11]
姚明缺陣 火箭反撲乏力憾負小牛    [20日 15:06]
福原愛墜「姐弟戀」 街頭十指緊扣    [20日 14:56]
女足國家隊名單正式出爐    [20日 14:46]
監察局遲遲不答覆 于芬表示上訴到底    [20日 09:13]
盤點中國球迷「傷心史」:哀莫大於心死    [19日 21:48]
劉翔有望出席田聯年度頒獎    [18日 15:19]
新國足敲定五場熱身賽    [18日 15:18]
三巨頭皆掛綵 火箭慘勝雷霆兩連勝    [18日 15:11]
劉翔教練曝:洋記者曾重金誘吃藥口供    [18日 10:27]
梅西任意球騙過導播 98世界盃神奇再現    [17日 17:19]
劉翔赴美手術不變 老布什御醫或任主刀    [16日 22:27]
王寶山執掌中國男足? 足協未否認    [16日 22:23]
三巨頭觸底反彈 火箭滅黃蜂回榜首    [16日 12:42]
央視否認封殺中超 只因其他賽事更精彩    [15日 20:23]
意國腳卡薩諾自傳曝與700女人同床    [14日 20:03]
奧運安保期間 河北9警殉職    [14日 19:15]
易建聯自批投籃像「打鐵」    [14日 15: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即時新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