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台海網10月27日報道,兩岸兩會即將於11月初在台北展開第2次江陳會,但舉行前夕,海基會副董事長暨秘書長高孔廉密集前往廈門、深圳,而且事務性協商也挑在深圳舉行,讓外界對深圳與廈門在本階段談判所扮演的角色,頗為好奇。據指出,這兩地除了交通便捷外,和本次會談主題有密切關係,才是重點所在。
據台媒報道,海基會和海協會為了進行本階段的協商,進行過多次面對面的技術性溝通,而被媒體曝光的,是高孔廉在9月23日赴廈門、10月21日赴深圳與海協會人員溝通。同時,本次江陳會前的事務性磋商地點,也是選擇在深圳進行。這兩個地點和本次協商主軸,海運直航、空運協議,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廈門來說,是今年6月份第一次江陳會所達成開放兩岸週末包機的大陸5個航點之一,而且是金門的對口港口,對我方擴大小三通方案的成效有非常直接的影響。因此,高孔廉9月份即以考察小三通的名義,自金門前往廈門。
深圳則為兩岸包機本階段即將新增航點的6個城市之一,而且其外港鹽田港也可能與廈門港一起成為首批開放兩岸海運直航的港口。因此,在兩岸即將簽署的4項協議當中,最直接受益者非深圳莫屬,在此地舉行第2次江陳會之前的事務性磋商,更彰顯本次會談的意義。
若要考究歷史原因,深圳和廈門同為祖國大陸1978年改革開放後第一波進行對外開放的經濟試點,而且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時,也是在深圳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是大陸最具經濟改革色彩的城市。
但祖國大陸在今年實施了新勞動合同法、兩稅合一制度後,以勞力密集產業見長的深圳與廈門,就成為中央政府希望進行經濟轉型政策下最重要的指標。而本次兩岸即將就海運、空運、郵務簽署協議,讓大三通的拼圖進入最後階段,與台灣經貿關係相當密切的深圳與廈門將如何發展,也是中央政府思考下階段對台政策的重要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