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希望》
【文匯專訊】據英國《獨立報》11月19日報道,奧巴馬2004年在美國民主黨代表大會上發表了名為「無畏的希望」的演講,此次演講讓他聲名鵲起,並且在2006年出版同名著作。實際上,「無畏的希望」一詞出自他的前牧師賴特對一幅畫的評論,奧巴馬本人曾被那幅畫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畫作,這些畫對人有什麼作用呢?不同的人可能從畫中得到不同的東西,對於奧巴馬來說,一幅畫改變了他的生活,也是這幅畫讓他立志競選美國總統。
20年前,身為芝加哥三一聯合基督教會牧師的耶利米·賴特,以「無畏的希望」為題舉行了一次布道。他在布道會上解析了英國畫家喬治·弗雷德裡克·瓦茲一幅名為《希望》的畫作。
畫面上一個年輕女子坐在象徵世界的地球上面,身體向前傾斜,低垂著頭,眼睛被蒙上繃帶,手裡彈撥著僅剩下一根弦的古希臘七絃琴,並俯身傾聽這根弦發出的微弱樂音。畫家的意圖是表現人類直到最後也不能喪失希望,不過觀眾的感受可能會有所不同,覺得只剩下生命的最後一根弦,正面臨著危機。
但賴特解析說:「雖然這名女子身上有著瘀傷和血跡,穿著破爛不堪,豎琴也只剩下一根弦,她就好像是廣島或者沙佩維爾(沙佩維爾為南非城市,曾發生種族屠殺)的受難者,但是畫家仍敢於把這幅畫名為『希望』。雖然世界被戰爭撕裂,雖然世界被仇恨摧殘,雖然世界被猜疑蹂躪,雖然世界被疾病懲罰,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充滿飢餓和貪婪,雖然她的豎琴被毀壞得只剩下一根琴弦,但是這位女人仍有無畏的希望,在她那僅存的一根琴弦上,去彈奏音樂,去讚美上帝。」
奧巴馬在他的自傳《父輩的夢想》中,將這次特別的布道看作他人生轉折點。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其他藝術作品能像這幅畫那樣,對他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瓦茲此類作品還有《命運》、《愛與生命》等。
瓦茲1817年出生,1904年去世,是維多利亞時代最為神秘的藝術巨人之一,他被譽為「英國的米開朗基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成就最為卓著的科學家和藝術家之一)」。此外,瓦茲還是一位藝術家先知,他的畫作主題都是生命、宇宙以及萬物的總結概述。他的座右銘就是「追求最高」。
在倫敦,有很多瓦茲的作品,比如國家肖像館有他的專人紀念館,他的肖像與其他維多利亞時代的偉人在一起。泰特畫廊英國美術館有很多他的畫作,包括《可以稱她為女人》、《停留於內心深處》以及《希望》等。在肯辛頓公園,還有他巨大的騎馬雕像,名為《身體能量》。(來源: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