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中國網報道:11月15日前後,珠三角各地法人銀行機構陸續接到央行調查企業貸款現狀的緊急通知。
此次央行關注的內容包括企業貸款及其行業分佈、資產質量和擔保方式,同時還強調對企業表外授信額的調查。
事實上,在央行調查之前,當地的部分銀行已經開始主動關注企業貸款風險,對製造業等風險指數偏高的貸款進行詳細的風險監控。
正如深圳某國有大行首席風險官擔心,隨著歐美進口需求的下降,加上企業本身經營問題的逐漸暴露,一些平時認為是「小概率」的風險事件都可能發生。
調查表外授信業務
央行的調查除了各銀行企業貸款的行業分佈和資產質量等較常規的內容外,企業貸款的擔保方式、表外授信額等涉及連帶責任的內容亦被囊括在內。但此次調查對像不包括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等。
廣東某城商行風險管理部人士稱,一般說來,擔保貸款的風險是銀行和擔保公司共同分擔,而且擔保貸款通常在銀行貸款總額中占比不大。但是,企業的表外授信業務則直接涉及銀行的賠償,比如承兌票據等的違約風險。
按照普遍的定義,表外授信包括銀行在票據承兌、開出信用證、保函、備用信用證、信用證保兌、債券發行擔保、借款擔保等對客戶可能產生的賠償、支付責任做出的保證。
持續數月銷售低迷,貨物積壓,無疑會對企業的應收賬款產生負面的影響。
在10月份對客戶進行調查後,深圳某股份制銀行公司業務部發現很多出口企業在訂單減少的同時,部分海外貨款回收的時間也在延長,由此間接拖長了部分企業對供貨商的付款時間。
該行公司部人士認為,銀行在上述相關業務方面可能會受到影響,並且可能給銀行帶來兩種連帶風險,一是一旦企業破產,客觀上票據貼現和保理等業務將產生損失,二是部分企業可能利用包括破產在內的多種方式逃避債務。
11月初,廣東某銀行的內部風險提示稱,鑒於企業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停產和法定代表人失蹤的情況增多,要求對企業涉外貿易資金回流、過度負債等情況進行定期抽查。
「貼身追蹤」製造業
「通過央行此次的調查,我們也藉機梳理本行重點行業的企業貸款情況,」廣東某地方金融機構相關負責人稱,「實際上近期也出現客戶突然倒閉事件,讓我們措手不及,目前中小型紡織、皮革廠等出口型製造企業是重點關注對象。」
來自銀行內部的數據顯示,10月末,廣東省中資金融機構本幣貸款餘額為29570億,較上月增加289億,其中製造業、房地產、交通運輸等主要行業餘額分別為4847億、3612億、3282億,新增貸款分別為94億、68億和66億。
上述人士同時表示,在今年新增的問題貸款中,製造業的戶數比例和餘額比重分別達到85%和96%,雖然餘額不高,但比重過大,已經引起銀行管理層的重視。
該人士稱,在10月底和11月初分別有兩家製造型工廠突遇停產倒閉事件,其中一家還有數百萬的票據貼現餘額,但由於法定代表人的失蹤等無法進行追索。
某城商行在其內部下發的風險管理提示當中表示,為了應對部分企業極端做法,當前銀行普遍採取貼身追蹤的辦法,包括逐戶實地走訪,重點關注借款人是否有停產、減產跡象,甚至定期電話聯繫法定負責人的方式。
深圳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抱怨,現在企業停產倒閉的預兆已經越來越不明顯,偶然性和突發性在增加,有些平時監測時各方面指標都非常正常的優質客戶,可能一夜之間停產倒閉。
受外部需求放緩影響,10月廣東出口增速繼續回落,當月出口增長9.2%,增幅比上月回落5.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回落12.0個百分點。而製造業的代表「三資」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7144.86億元,增長10.7%,增幅同比回落6.2個百分點。
前述地方金融機構負責人表示,即使貸款損失風險存在,但是對於有足額抵押的製造業還是會視情況給予貸款,製造業作為主要的貸款投放行業,還將保持一定的貸款增長。
監管部門數據顯示,10月末,廣東中資金融機構製造業本幣貸款餘額增長94億,高於9月末19億的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