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中央社」報道,預定今天抵台的大熊貓「圓圓」(雌性)今年春天已出現發情跡象,台北市動物園盼熊貓來台後能順利繁衍下一代,若自然交配不成,將考慮採取人工受精方式,解決熊貓繁殖問題。
報道稱,台北動物園指出,野生大熊貓,雄性約7歲成年,雌性大約6歲成年,圈養的大熊貓營養較充足,性成熟期較野外提早2至3年。
即將赴台的大熊貓「團團」(雄性)於2004年9月1日出生,大熊貓「圓圓」生日是2004年8月30日,「圓圓」今年春天已有發情現象;動物園預估,雄性熊貓「團團」6歲進入發情期,若2010年配種成功,動物園於2011年可望迎接熊貓寶寶。
不過,台北動物園表示,大熊貓的發情期約在每年3至5月,雌性大熊貓的最適交配期只有3天,此外,公熊貓的生殖器官短小,交配不易,增加大熊貓繁殖和保育的困難度,來台的熊貓若無法自然受孕,擬采人工受精方式繁殖後代。
台北動物園動物組組長趙明傑表示,熊貓的發情期雖僅短短3天,但仍有徵兆可尋;動物園借由每天採集的熊貓尿液及糞便檢驗,瞭解體內荷爾蒙變化。此外,也可從熊貓外顯行為,例如,叫聲、行為、食慾等變化,瞭解熊貓的發情期,並安排自然交配;若交配不成,則考慮「人工受精」。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呂光洋認為,任何一種動物都有學習能力,因此,動物園也在熊貓館內的待產房設置影片播放裝置,在熊貓發情時播放「教學帶」教育熊貓,工作人員再從旁觀察是否自然交配成功,若無功而返,擬以人工取精與人工受孕方式助一臂之力。
台北動物園熊貓館長陳玉燕說,熊貓人工取精與人工受孕過程與人類的人工受精方式大致相同,但熊貓是獸體,公熊無法自行取精,必須借助外力。
陳玉燕說,公熊貓在人工取精須先麻醉,工作人員再以「電擊」刺激生殖器,最後進行取精;母熊貓采人工受孕時也須先麻醉再受精;未來熊貓交配繁殖時也將在大陸保育人員協助下一起完成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