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43歲的余小姐正緊張的看著經理,逐一數出所工作過的銀行名稱,用盡全力推銷自己,「我還在危機管理上滿有經驗。」經理在她的履歷表上草草寫下幾筆。當經理將她的履歷表放到評核欄上時,余小姐才鬆一口氣,她有機會進入下一輪面試。
美國《紐約時報》26日報道,中國數家最大型的金融機構日前到紐約的法拉盛區(Flushing)喜來登酒店舉辦人才招聘會,希望招聘一些對前境感到迷茫的頂尖金融從業員到中國。余小姐不過是會場內數以百計的其中一個求職者,她說,「我特地從北卡羅萊納州的夏洛特趕過來,就是想尋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紐約之行是招聘團環球招聘的最後一站,這27家中國金融機構代表此前已經到過倫敦和芝加哥舉辦招聘會,共提供170個職位空缺。
在金融海嘯和信貸危機下,華爾街的工作職位在可見的未來裡將會快速減少,倫敦和紐約的金融職位已經減少數千個了。在中國,儘管這裡的經濟增長正在減慢,但仍然充滿機會。
中國的金融機構在經濟衰退中獲益,人才正在向中國外流,它們將可招請那些剛失業的人才,並趁機提升自己員工的質素。
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兼CEO陳宏表示,「我們希望找一些有資深經驗、並對中國有深入認識的人。但在低層職位層面上,我們還是會在本土的勞工市場裡尋找。」漢能投資是一家環球投資公司,專注跨行業合併和顧問業務,在北京和三藩市均設有分公司。
中國金融業的市場封閉,故此沒有受世界銀行業的次貸問題太大影響。另外,中國的資金進出受到嚴密監管,資本市場仍然未對外資開放,故此金融系統開發程度也很低。儘管金融從業員都來自國內最頂尖大學,但是都缺乏實際市場經驗。
由於缺乏經驗,他們有時會作出一些致命的商業決定。例如中信泰富大手買入二十四億澳元,導致了公司巨額外匯虧損;中國的主權基金、擁有二千億資金的中投公司也幾乎在所有投資業務上均有巨額虧蝕,其中包括了在黑石集團的投資上虧蝕了二十億。
故此,中信泰富、上海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上海交易所等大部份招聘團的金融機構希望在海外尋找有三至十年國際公司經驗的高級危機管理經理,絕不令人感到意外。
有二百五十人預先登記要出席這次紐約招聘會,另有八百五十人來即場面試,來求職的人什麼國籍都有,由於招聘會外的人龍太長,工作人員要把每個人的面試縮短至三分鐘。
負責協助安排這次招聘會的全美華人金融協會的王先生表示,「這些金融機構提供的都是些資深職位,求職者需要有危機管理能力、服從性和領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全球視野。」
除了參加正式招聘會外,很多金融從業員也嘗試透過朋友在中國找工作。三十歲的萊格特(TomLeggett)剛剛辭掉了在紐約瑞德集團(Lazard)投資銀行職位,到北京找工作。「我跟父母和朋友商量過後,決定來中國尋找機會。」
雖然有大量金融從業員面臨失業,但其實符合條件來中國就業的人很少。萊格特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了四年普通話,很多公司也對他的中文能力表示吃驚。「他們對我這個高大的白人沒有什麼期望,但當他們發覺我不只會說『你好』時,他們便對我改觀了。」
很多中國金融從業員都會說英語,但中文依然是多數公司的基本要求。陳宏說,「我們希望找一些有雙語能力的人,因為我們需要長期與中國本地公司接觸,而那些會議都是用中文的。」
但也有很多人決定留在自己的國家裡等待機會,五十三歲的羅拔(RobertEng)以前曾在紐約花旗銀行環球投資部工作,他曾到香港進行一家中國大型金融機構私人財富主管的招聘面試,並成功應聘,可是他最後還是拒絕了邀請,決定留在美國。
羅拔說,「那個職位的工作條件非常優厚,但對於我來說沒什麼意義。我的家庭還留在這裡,除非我年輕廿年了吧!」
而對於那些雄心勃勃的海外求職者來說,他們也憂慮在中國的國營機構裡,事業難以再上一層樓,那些高級管理人員都是由政府所指派的,而並非由股東或董事會投票推舉。
而對另一些外國人來說,來中國工作也意味著生活模式將會巨大轉變。三十五歲的白萊恩(BrianConnors)是「橋咖啡店」的店東,他的咖啡店在北京很受歡迎,為在京學習普通話的外國人和學習英語的中國人提供餐飲服務。
白萊恩說,「我曾看見很多外國人在這裡進進出出。其中一個讓外國人離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健康,這裡的污染問題和堵車問題嚴重影響人的健康和生活。雖然這裡的花費很低,但一切的設施都還有待發展,這裡的生活就像帝王一樣,但宮殿卻是破爛的。」
但對於那些有雙語能力的海外華人來說,這裡的生活轉變則不難適應。二十九歲的陳先生(KeithChen)正在紐約大學攻讀商業碩士學位,他說若有公司邀請,他想也不用想便會回中國就業。「在現今的情況下,我不用任何人說服我到上海工作,我自己已經很想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