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新疆阿勒泰試點官員財產公示的智慧


http://news.wenweipo.com   [2009-03-08]    我要評論

【文匯專訊】官員財產公示,阿勒泰已在路上。這個人口60餘萬、經濟落後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將為全國的反腐制度建設提供怎樣的借鑒和智慧?

 無論稱讚還是質疑,阿勒泰都已全國知名。

 這種名氣,已在事實上推動了中國的反腐進程。

 紀委書記的壓力

 春節的幾場大雪過後,新疆阿勒泰愈顯寧靜。

 阿勒泰地區紀委書記吳偉平的心情,也是如此。1056名幹部的工資和獎金上網後,他內心的焦慮極大地得到了舒緩。

 從去年年底開始,這種焦慮一直困擾著他。「你說我的壓力有多大?」吳偉平在他的辦公室反問記者。

 去年5月,阿勒泰將推行縣處級幹部財產公示的消息一見報端,大大小小的記者便擠滿了阿勒泰狹窄的街道和3家賓館。

 今年元月1日,帶有「投石問路」意思的54名新任縣處級官員,成為首批財產公示對象,當時,阿勒泰來了「歷史上最多的記者」。「感覺到處都是記者,堵在政府門口,見著人就掏出本問,『您是公務員嗎?對財產公示怎麼看?』我的壓力得有多大,影響了人家的生活啊。」吳偉平說。

 當然,這只是他壓力的一個部分而已,更大的擔心來自於可能的阻力。

 「最擔心那些已經退休的老幹部不支持申報,他們要是不申報,我真拿他們沒辦法。媒體一追問,你沒辦法處理,這制度不就毀了嗎?」

 當1000餘名縣處級幹部的財產申報工作在1月19日全部結束的時候,吳偉平擔心的問題並沒有出現。

 不僅所有在職人員全部進行了申報,那些已經退休、即使不申報吳偉平「拿他們沒辦法」的老幹部,也配合了吳的工作。8個沒有申報的人,都有符合規定的理由,其中3人因涉嫌受賄,被檢察機關逮捕,5人不在阿勒泰,無法即時申報。

 申報工作全部結束,甚至比規定的20天提前了一天,這讓吳偉平大為感動。「本來還擔心,20天是不是少了點。」

 2月17日,1056名縣處級幹部的工資和獎金,如約上網。

 這個平日點擊量不足百次的「阿勒泰廉政網」,當日點擊量瞬間達到十萬。媒體大軍再次蜂擁而至。

 吳偉平卻消失了。他更換了自己的手機號碼,新的號碼也基本處於關機狀態。

 吳偉平承認,「在躲記者」。

 80萬的廉政賬戶

 表面上,阿勒泰的官場卻很安靜。

 「誰發多少工資,大家差不多都知道。」阿勒泰惟一一張地區報紙《阿勒泰日報》副主編竺金聖說。這件引起全國媒體關注的反腐新聞,在其負責的報紙上,未做任何報道。

 最開始被公示了工資和獎金的阿勒泰縣處級幹部們,面對記者的採訪要求,多以不在市區為由婉拒。不過,在私底下的飯桌上,他們還是會談起這次改革。有的人說,是件好事,應該支持,有的人說,吳偉平怎麼搞了這麼個不得人心的事情。「為什麼在這裡當公務員就要申報財產,上海、北京怎麼不搞?」

 質疑和支持的聲音,同樣在網絡和媒體上不絕於耳。

 收受禮金的零申報,是質疑者的最充分理由。

 在公佈的1056名官員的收入表中,收受禮金一項,全部為「無」。

 「怎麼可能?阿勒泰的官員就這麼廉潔?沒有一個收過禮?」網友「一劍封喉」在他的發言後,打了100個問號。

 「我是貪官,我貪污了100萬,請把我抓起來。」更有網友用這種戲謔的方式,表達對這項制度的不信任。

 這些意見,吳偉平都表示贊同。

 「一個人要真腐敗了,他能自己舉報自己嗎?這不可能嘛!」吳偉平說,怎麼能指望填個表,就發現幾起腐敗大案呢,震懾,關鍵是震懾。

 「他現在如果填的少,等到我們去查,發現他消費水平和收入不符,他是很難解釋的。」吳偉平說。

 已經有了近80萬匯款的「廉政賬戶」,似乎證明了這種震懾的作用。這個早在2000年就已設立的賬戶,在2008年5月之前,賬戶金額是零。

 還有一些細節,似乎也有體現。「再也沒人敢大張旗鼓地抽天價煙了。餐桌上,中華都換成了10塊錢一盒的新疆產雪蓮。」

 吳偉平其人

 祖籍山東的吳偉平,幹了一輩子紀檢工作。

 雖然23歲走進烏魯木齊檢察院的時候,他對這份工作還並無職業理想,但20多年干下來,他已經把紀檢當成事業。每拿下一個大案,他都覺得很過癮,「那可是鬥智鬥勇的過程啊」。

 辦案經驗豐富的吳偉平,經常被中紀委借調辦案,見過很多大場面,「鬥爭經驗」豐富。

 案子辦多了,自然有了困惑。

 「有一次,一個天津人拉著我的手說,在監獄裡,腸粘連了,遭大罪了,為黨工作了40年,後悔啊。」吳偉平操著一口天津話轉述。看到那些曾經是廳長、局長的人,白髮蒼蒼,穿著囚服,他覺得心酸。

 這種心酸,越來越比查案後的興奮強大。「預防,肯定比查案更有意義」。

 2007年,國家預防腐敗局成立後,副局長屈萬祥的表態,讓吳偉平找到了改變的可能。

 屈萬祥說,「我們一直在抓緊研究財產申報制度,在適當的時候將建立財產申報制度。」

 此前一年,吳偉平從新疆自治區紀檢委調到阿勒泰地區做紀委書記,更給了他實現想法的權力。

 最終決定做這件事前,謹慎的吳偉平只和自己的兒子商量了一下。在北京念法律的兒子,深受父親影響,也非常支持父親的想法。

 「說到底,清官還是比貪官多,所以,支持我們這個事情的,一定是大多數。」吳偉平說。

 沒有帶家屬,2007年初,吳偉平隻身住進了紀委的幹部宿舍。

 改革的智慧

 官員收入申報,並不新鮮。1995年,中紀委就出台文件,要求縣處級以上官員,申報工資獎金收入。

 吳偉平的智慧,是把收入變成了財產,房子、車子、股票,都要納入申報範圍。而且,工資和獎金要在網上向社會公眾通報,以往這些材料則被「直接鎖進了抽屜裡」。

 一項十幾年都未在全國真正落實到位的政策,阻力可想而知。

 有著20多年偵辦案件的經驗,和無數貪官鬥智鬥勇過的吳偉平,有一個特別好用的本領,將這些阻力化解——打心理戰。

 雖沒專門學過,但吳卻把心理學的技巧運用得爐火純青。

 「在職官員的心理,我早分析過了,就算他們90%的人心裡不願意,表面上也會贊成。只要表面贊成,這事兒就能做下去。」吳偉平說。

 當然,為了讓官員從內心真正接受,他也採用了小火慢燉的方法。

 2008年9月開通的廉政網,是關鍵的一步棋。

 「網站建了,就是給那些心理上有顧慮的官員施壓,不搞不行了。」

 歷時兩個月的巡迴演講緊接著開始。

 去年的整個夏天,這個50多歲、戴著一副黑色寬邊眼鏡的紀檢書記,都奔波在講課的路上。阿勒泰六縣一市的1000餘名縣處級以上幹部,都聆聽了他的精彩演講。在某縣的一次演講後,有人隨即向紀委廉政賬戶匯入10.7萬元。

 吳的另一個漸進策略,就是飽受質疑,未在網站公開的7項財產。在網友看來,這些包含著汽車、房產、股票的大額財產,似乎更能發現腐敗的蛛絲馬跡。這些財產不公開,哪個官員會怕?

 吳偉平並不這麼想。

 「要是讓這些網民來幹這件事,他們就不這麼想了。凡事都要先易後難,首先得考慮先把它推下去,什麼都公開,這件事就做不下去了。」

 吳偉平有個基本的理念,支撐著他的漸近策略——財產申報不是有罪推定,不能認為所有的官員都是壞的!

 「下次公示,公開的範圍會再擴大點,比如把房產、汽車納進來,到時候,這就是個常態的工作了,我敢保證,到時候就不會有這麼多議論了,工作會好做很多。」

 信與不信

 「極少數人在北京、上海購買房產」,2月17日的公示中,這句被很多媒體拎成標題的話,在網絡瘋傳。

 一個年薪只有四五萬的經濟落後地區的縣處級幹部,在北京、上海這樣房價高過天的地方購置房產,自然引人質疑。

 對此,吳偉平很不以為然。「我實話告訴你,這個只有一例,就是我們一個幹部,孩子畢業後在北京工作,做父母的給孩子補了些錢,在北京買了套房。申報的時候,還特意來問我,這個要不要填,我說,如實填吧。你看,我們的幹部多可愛!」

 話說到激動處,吳偉平一拍桌子,「以後我兒子在北京安了家,我也會出錢給他買房子,同時也會如實把這個申報上去。」

 就像堅定地認為不是所有幹部都腐敗一樣,吳偉平也承認肯定會有有問題的幹部。

 如果財產申報不屬實,能查出來嗎?

 「確實存在這樣的困惑,很難查,只能像查案一樣,更多地依靠舉報發現問題。」吳偉平說。

 2月17日財產申報後,阿勒泰紀委40多名工作人員中的三分之二被抽調到預防腐敗辦公室,專門負責材料的審核,吳偉平也抽空就搬出一摞材料,加班加點地看,「一定要全部都看一遍」。

 已經有虛假申報的官員被發現,吳偉平計劃將這些人的名字在網上公示。

 可能的未來

 搞了官員財產公示後,很多朋友曾善意地提醒吳偉平,小心打擊報復,他都一笑置之。

 「從幹上紀檢那天起,就一直有人威脅,我兒子上小學的時候,還有人威脅我會要了他的命,我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每天親自去學校接送他。」

 現在兒子和妻子都不在身邊,他的心理負擔會小些。「這地方的幹部特別好,沒有一個真刀真槍跳出來抵制申報的。要是在經濟發達地區,這事兒還真未必能做下去。」

 作為一個外調官員,吳偉平更可能的命運,是繼續被調到別處,由他一手推進的阿勒泰財產公示制度,會不會在他走後流產?

 吳偉平沒有給出答案,或許他本身也不知道答案。

 2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與網友聊天時,提到了官員財產公開,他說,中央正在積極準備這項工作。

 很多媒體朋友第一時間發短信給吳,告知了他這個喜訊。

 在媒體面前一向堅定樂觀的吳偉平,深深歎了口氣,露出了少見的激動。

 「有了總理這句話,我們的工作,不知能好做多少倍,這至少能證明,我們在做一件方向正確的事,這個來自中央的認可,特別重要。」

 有了這個首肯,他不僅可以更放心地擴大財產公示的範圍,還更加確定了這不會是個「曇花一現」的改革。

 他期待著這個社會能拿出智慧,讓他的智慧繼續。(來源:京華時報)

聚焦「兩會」
      責任編輯:
賴幸媛晤陳雲林:兩會緩和瀕戰的兩岸      [2009-12-22]
台媒積極肯定兩會南京會談成果      [2009-04-27]
「兩會」就解決空中定期航班取得共識      [2009-04-26]
陸資赴台投資事宜 「兩會」達成共識      [2009-04-26]
陳雲林:兩會制度化協商已向縱深推進      [2009-04-26]
兩會高層為攝影記者「第二次握手」      [2009-04-25]
兩會領導人舉行預備性磋商      [2009-04-25]
專家:10個反腐名人9人遭報復      [2009-03-17]
借鑒奧運經驗 60萬人保「兩會」維安      [2009-03-14]
滬指震盪微跌 兩會期縮量漲逾2%      [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