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北京6月24日報道,今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簽署屆滿六週年。六年來,這一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貿易便利化三大領域的特殊安排,年年出新,伴隨著香港走出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度過疫情影響下的景氣低迷、創造經濟復甦的「小陽春」……被港人譽為「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CEPA簽署正好是香港回歸12年的中間節點。從統計數字看,前六年與後六年相比,香港GDP年均增長從-1%躍升至6.3%,股票市值年均增長從2.1%躍升至13.4%,商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從-5.6%躍升至9.6%,與內地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長也從6%躍升至18.4%。」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唐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香港是開放的國際化城市,不能說這些積極變化完全是CEPA帶來的,但不可否認,作為中央惠港政策的重要部分,它起到了重要作用。」
得益於CEPA及補充協議,港產貨物出口到內地全面享受零關稅。旅港福建商會理事長盧文端用「雪中送炭」來形容零關稅政策的出台。他說,2003年前後正值香港經濟不景氣,「港貨可以零關稅進內地,對港商是很大的支持」。
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4月,內地累計進口享受零關稅待遇香港貨物總值21.7億美元,關稅優惠額13.4億元人民幣;共有14個大類港產貨物先後以零關稅方式進口,基本覆蓋香港現有生產能力。
統計還顯示,CEPA實施以來,港產貨物先後從內地20個省份的28個口岸進口,覆蓋了東起上海、西至成都、南起海口、北至長春的廣大內地市場,香港製造業由此獲利豐厚。
通過CEPA及補充協議,內地陸續向香港開放了金融、法律、會計、建築、旅遊、醫療、物流等42個服務行業,優惠措施達250項。據商務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100多家香港服務提供者按照CEPA的優惠措施取得「服務提供者證明書」,申請投資內地。
配合《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CEPA及補充協議還多次出現鼓勵法律、公用事業、海運等香港服務業在廣東省「先行先試」的內容,共有30多項。
「擴大服務貿易市場准入,既可吸引外資前來以香港作為投資的跳板,又為香港服務業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許永符說。據特區政府最新評估,CEPA為香港服務業者在內地的業務帶來約460億港元收益。
香港輿論指出,CEPA的實施令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的時間大大提前,准入門檻大大降低,鞏固和發展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
在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CEPA推動內地與香港在貿易投資促進、通關便利化、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透明度、商品檢驗檢疫、食品安全、質量標準等方面加強了合作。金融合作、旅遊合作和專業人士資格互認也取得積極進展。
統計顯示,香港目前共有41家銀行開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存款餘額530億元;內地赴香港「個人游」旅客3887萬人次;內地與香港在建築領域共互認專業人員2458人,39名香港居民在參加內地註冊會計師考試中豁免兩門考試科目,31名香港居民取得內地計算機信息系統項目經理資質,100名香港居民取得內地證券類從業資格,10名香港居民通過內地期貨類互認資格考試。
最近簽署的CEPA補充協議六,更是在金融危機嚴重衝擊香港經濟的背景下,力推多項金融業開放措施。香港銀行在廣東的分行可在廣東省內設立「異地支行」,符合特定條件的香港證券公司可在廣東設立合資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積極研究在內地引入港股組合「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新協議充分反映中央政府對特區的支持,國家是香港的堅強後盾。相信新的開放措施是促進內地與香港經濟發展的良方,也是雙方迎戰金融海嘯的重要出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說.
回首六年間,CEPA有力促進了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展,成為「一國兩制」方針在經貿領域的成功實踐。而今,面對新一輪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凝聚祖國、凝聚中央政府對香港殷殷深情的CEPA及補充協議,讓七百萬香港同胞風雨之中,倍添信心。「CEPA猶如一泉活水,為香港注入人氣、注入信心、注入動力。」《大公報》的評論文章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