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央支持香港經濟繁榮發展紀實


http://news.wenweipo.com   [2009-07-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資料圖片: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北京6月30日報道,亞洲金融危機、禽流感、非典直至今日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回歸12年,香港經濟櫛風沐雨,卻依舊保持繁榮穩定。

 每逢天災和意想不到的困難來臨之際,香港同胞總能聽到一句溫暖人心、振奮鼓舞的話語:祖國是香港的堅強後盾。

 這莊嚴承諾背後,是中央政府一項項「挺港」、「惠港」政策,激勵著特區政府和全體香港同胞共同努力,百折不撓,愈挫愈強,不但戰勝了種種困難,而且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

中央時時刻刻把香港放在心上

 回歸12年來,香港經濟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的非典和當下的國際金融危機三個時期遭受了重大困難,危難時刻,中央都及時伸出援手,幫助香港一一化解危機。

 時過多年,香港市民仍然對1998年8月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特區政府與國際「金融大鱷」那場大戰記憶猶新。當時,甫回祖國懷抱的香港被蔓延亞洲的金融危機引爆了多年積存的經濟泡沫,港元遭到國際金融炒家的瘋狂狙擊,股市狂瀉,匯率震盪,金融體系一時風雨飄搖。在中央政府的堅定支持下,特區政府毅然決然入市反擊國際金融炒家。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大戰,最終擊退國際炒家,香港金融市場化險為夷。香港輿論事後評論,在這段最困難的日子裡,中央政府的援助之手一直沒有放開過。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成為香港戰勝金融危機的有力後盾。

 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香港又接連遭逢「9·11」事件引發的全球經濟不景氣、非典暴發等問題,經濟進入風雨之秋。面對前所未有的一波波衝擊,特區政府團結廣大香港同胞,沉著應對,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香港,保持了香港的穩定和發展。

 2003年,就在香港經濟陷入低迷、市道不景氣的時候,《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安排」或「CEPA」)簽署了。這一惠及香港經濟的特殊「安排」,涵蓋了貿易、金融、服務、旅遊等各個經濟領域,加速了相互間資本、貨物、人員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如雪中送炭,成為促進香港經濟復甦和發展的重要催化劑,香港經濟得以從金融危機、非典等打擊中實現重要轉折。

 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於經濟高度外向型的香港造成了重大衝擊:出口大幅下滑,內部需求嚴重萎縮,失業率上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第四季度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衰退了2.5%。

 中央政府十分牽掛香港經濟面臨的艱難處境。國家主席胡錦濤2008年12月19日在會見來京述職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時鄭重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金融經濟穩定,將繼續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中央相信,有偉大祖國作堅強後盾,在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帶領下,香港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克時艱,一定能夠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和和諧發展的局面。

 同日,溫家寶總理在會見曾蔭權的時候宣佈,推出包括金融合作、經濟合作、基礎設施等7個方面的共14項強有力措施,支持香港克服金融危機,繼續鞏固和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今年3月,中央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作出全力支持香港積極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若干重要部署。

 5月9日,內地與香港提前在上半年正式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六》,內地對香港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領域;放寬准入條件;在法律、公用事業、電信、銀行、證券等一些敏感領域,內地採取了較大開放力度的措施,並在廣東先行先試。

 「中央決定,CEPA補充協議六提前3個月即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唐煒說,「這將幫助香港業界更早利用CEPA補充協議六的優惠措施進入內地市場,是中央支持香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具體措施之一」。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4月,內地累計進口享受零關稅待遇香港貨物總值21.7億美元,關稅優惠額13.4億元人民幣;共有14個大類港產貨物先後以零關稅方式進口,基本覆蓋香港現有生產能力;通過CEPA及補充協議,內地陸續向香港開放了金融、法律、會計、建築、旅遊、醫療、物流等42個服務行業,優惠措施達250項。此外,已有2100多家香港服務提供者按照CEPA的優惠措施取得「服務提供者證明書」,申請投資內地。香港製造業由此獲利豐厚;許多領域已達到國民待遇的程度,鞏固和發展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

 中央在短時間內接連出台的這些強有力措施,增強了香港各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信心,穩定了香港社會。「這些政策充分反映了中央政府對特區的支持,國家是香港的堅強後盾。」曾蔭權說。

 「在『一國兩制』方針下,中央政府的一切政策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萬變不離其宗,……這甚至寫入了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決議:保持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原副主任陳佐洱這樣談到自己在中央領導下對港工作的體會。

標本兼治 長短並用

 12年來,中央政府出台的對港優惠政策既考慮到香港短期遇到的各種困難,又針對香港特點,兼顧長遠利益,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發展。

 2003年6月,CEPA簽署正值香港因非典疫情暴發、經濟陷入低迷的艱難時刻。CEPA不但使香港經濟迅速復甦,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內地與香港經貿交流中的制度性障礙,促進內地與香港之間各項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經濟上的融合,從長遠看,為香港實現經濟轉型提供更好的外部條件。

 幾年來,隨著內地與香港經濟的不斷融合與發展,CEPA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六個補充協議先後簽署。

 「CEPA的長期效應已經顯現。」唐煒說,CEPA簽署正好是香港回歸12年的中間節點。從統計數字看,前六年與後六年相比,香港GDP年均增長從-1%反彈至6.3%,股票市值年均增長從2.1%躍升至13.4%,商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從-5.6%逆轉至9.6%,與內地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長也從6%躍升至18.4%。

 「香港是開放的國際化城市,不能說這些積極變化完全是CEPA帶來的,但不可否認,作為中央惠港政策的重要部分,它起到了重要作用。」唐煒說。

 香港是亞洲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保持和進一步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在金融領域,中央政府對香港銀行業採取了一系列優於WTO承諾的開放措施,放寬香港銀行業市場准入標準,減少審批環節,為香港銀行提供了實質性和大幅度的優惠條件;積極推動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內地與香港建立多種貨幣支付系統互通安排等。截至2009年5月,共有15家香港的銀行在內地設立了獨資銀行、17家分行和14家代表處;香港共有41家銀行開辦了人民幣業務,人民幣存款餘額為534億元;內地銀行卡在香港使用累計清算總金額折合人民幣928.5億元;香港人民幣銀行卡在內地使用累計清算總金額為53.44億元人民幣。國家開發銀行等5家內地金融機構,已在香港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7筆,累計發行金額達220億元。

 在證券領域,中央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支持內地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到香港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內地有條件企業與香港上市企業合作,進一步擴大內地證券業對香港開放。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證監會已批准150家內地股份有限公司(H股)到香港上市,籌資總額達1123億美元。此外,96家中資控股紅籌公司也在香港上市,籌集資金約1324億美元;還有225家企業以「小紅籌」形式在香港上市,籌集資金約389億美元。香港上市H股公司、中資控股紅籌公司市值合計7萬億港元,占香港總市值的51%。

 「中央對港優惠政策有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如擴大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能夠在短期內對香港酒店、交通、零售等服務行業起到拉動作用,減少失業;有些政策則是著眼未來,如港珠澳大橋等涉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硬件、軟件的改善,消除各種內地與香港經濟發展中的障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分析說。

 他認為,中央的政策既照顧到現實,又考慮到長遠,從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出發,針對香港的特點制定目標,成效顯著。

 香港《經濟日報》日前在評論中央的惠港政策時指出:中央協助香港應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一方面設法緩解香港因金融危機所衍生的各種經濟問題,另一方面著力促進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實行既治標又治本的戰略思想,長短並用,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體貼關懷以及力保香港繁榮穩定的信心。

「一國兩制」在經濟領域的成功實踐

 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支持還體現在把香港納入國家經濟發展整體戰略,在經濟領域對「一國兩制」進行了成功實踐。

 2006年初,中央政府首次在5年規劃中提及香港,「十一五」規劃提到要加強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

 香港輿論指出,「十一五」規劃從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明確了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定位,對支持香港保持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和加大香港與內地合作力度的闡述,比以往更充分、更具體、更具導向性,這是中央對香港經濟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同時,「十一五」規劃猶如未來發展路線圖,給力圖扮演中國內地與世界中介橋樑的香港帶來了巨大機遇。所以,只要讀透「十一五」規劃,就會發現對香港來說,無異於一幅內地的「尋寶圖」。香港背靠生機勃勃的祖國,不僅可以共享國家振興、民族復興的榮光,還意味著難得的歷史機遇。

 曾蔭權表示,香港的未來策略就是要加強與內地在貨物、資金、信息、人才這「四大流量」上的交流,充分把握國家「十一五」規劃帶來的新機遇,保持並加強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的地位。「只有在國家發展中定位,香港才可以在全球競爭中找到合適的角色。」

 2009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將粵港澳合作確定為國家政策,從而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以外向型經濟為主體的粵港澳三地遭遇空前挑戰的嚴峻時刻,為粵港澳合作開創了新的機遇。

 對此,隆國強指出,自「十一五」規劃以來,中央把香港納入到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戰略中,把香港納入到整個國家統籌發展考慮。香港的發展,通過服務於內地經濟實現互利共贏,是「一國兩制」在經濟領域的創新和成功實踐。

 香港學者宋小莊日前在一個研討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國兩制」生命力所在,在港澳的法制、國際區域經濟、貿易以至區域合作等都能充分體現它的創新性。中央提出的「惠港」政策措施、《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等,均說明「一國兩制」的無窮生命力。

 增強信心迎難而上,謀劃長遠化危為機。這是中央對香港的殷殷期待。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一定能繼續保持繁榮發展,這朵珠江口的紫荊花一定會開得更加繁盛。

香港回歸12周年
      責任編輯:杨阳
十九歲男子涉網上騙案被捕      [2009-12-31]
大陸漁船台中外海沉沒 6人失蹤      [2009-12-31]
維港今夜40萬人倒數迎2010      [2009-12-31]
女流氓性侵小弟 判3年2月      [2009-12-31]
台學者:島內政客想「同居」不「結婚」      [2009-12-31]
台美關係暫凍 馬遇最大「外交」危機      [2009-12-31]
13歲嫖客 玩鳳姐拒付錢被捕      [2009-12-31]
金援案首筆追回款項已匯回台灣      [2009-12-31]
除迪士尼與機場快線 港鐵通宵行駛      [2009-12-31]
青年虐打女友幼子 囚四十個月      [200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