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慶典日益臨近。這個中國民眾期待的盛典,讓長時間生活在北京的外國人也同樣翹首期盼。用一些外國駐華使館官員的話說:自己並非生日的主角,但確確實實在盼望著大戲上演,一同欣賞這幅人類歷史上新描繪出的「東方畫卷」。
已在中國工作了三年多的烏克蘭駐華大使助理亞歷山大·沸基切夫,對於中國迎接自己生日的繁忙景象早已習慣了,「每個民眾都在忙碌著,小學生、公務員、警察、胡同裡的老太太……每當同他們聊起國慶,很多人臉上都會露出笑容,並給出差不多一樣的答案:這是中國的大事,要為國家做些貢獻……」
「說實話,對於經常舉辦閱兵式的烏克蘭,北京這樣的全民參與景象還真不多見。」亞歷山大說。
不過研究中國近十年的他非常明白,北京雖然也是中國的文化中心、經濟中心,但政治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皇城根旁邊長大的人,每個人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政治意識」和大局觀念。
亞歷山大覺得,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之際舉行一次龐大的閱兵式,確實是時候了。「其實舉行閱兵式就是對過去六十年的回顧,官方應該讓民眾知道,國家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份成績單不是在誇誇其談,而是用事實來表述。」
一些西方媒體稱,中國國慶閱兵是在向美歐示威,亞歷山大覺得這類判斷多少有點可笑:「一個國家的強大表現在多個層面上,經濟、科技、軍事、文化每一個都是關鍵因素,在『生日party』上展示幾枚導彈和幾輛坦克,就是向外界炫耀,這也太小看中國的底蘊了。」
三十三歲的馬來西亞駐華使館副商務參贊鍾潤章覺得,中國是一個有風度的大國,舉行閱兵式只會增進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瞭解。作為中國的好鄰邦,馬來西亞從來都視中國為好夥伴、老大哥。在雙方交往中,儘管這個「東方巨龍」一天天壯大,但中國沒有以強欺弱。對鄰國來說,「靠著大樹好乘涼」。
「身為副商務參贊,我更關心中國的繁榮昌盛能給馬來西亞帶來多少機會。所以在這個舉世矚目的『生日盛宴』上,我會睜大眼睛去觀察每個細節,總會在某個領域有所收穫。」鍾潤章說。
而在歐洲某國駐華使館的新聞官李曉佛(音譯)看來,中國展示多少武器裝備並不重要,只是中國迎接國家生日的方式多少有點嚴肅。
李曉佛覺得,中國人向來做事太認真,似乎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也許與中國經歷了許多次自然災害、邊界爭端、社會轉型等一系列問題的考驗有關。」
「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選擇了一條獨特的道路。儘管中間走過許多彎路,遭遇許多挫折,但歷史已經證明,中國可以找到通往民族輝煌的道路,而且在這條路上,還能讓其他國家搭上順風車。不得不說的是,每一次閱兵,都是新中國成長壯大的標誌點。」李曉佛說。(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