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聯合晚報消息,兩次在台灣舉行的陳江會都有抗爭,做為大陸代表的陳雲林,與台灣社會有一種潛存的矛盾,它是什麼呢?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認為,這是一種部分人的集體焦慮,面對大陸崛起,台灣內部在撕裂後造成的焦慮。她主張,越是如此,越要跟大陸互動。
她說,唯有互動,才能找到自己,才知道自己是誰。
賴幸媛以三個層次分析,一是1971年後,台灣在世界舞台越來越沒有角色,孤立起來。第二是,台灣面臨大陸在世界政經舞台崛起,這兩者造成我們開始不知道我們是什麼,我們自己是誰了。
她說,在錯綜複雜的世局中,我們原還沈浸於台灣經濟奇蹟的驕傲,轉眼看見大陸已崛起,心中五味雜陳。這時,第三層問題,就是民主化是我們的驕傲,可惜民主化過程也有些退步,就是「統獨」意識形態與族群主義的撕裂,形成集體的社會氛圍的焦慮。
她說,1996年她回到台灣,那時她推動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台灣人那時突然發現了自己。可是如今,我們卻似乎覺得主體性被侵蝕了。
賴幸媛說,她深深理解台灣某一部分的人的集體焦慮,那裡有問題,就要去面對那個問題。兩岸制度化協商反倒是處理焦慮的藥方。
她表示,人就是透過互動才知道自己是誰,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一方面可以解決存在的問題,並且獲得實益,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是不錯的。對待焦慮,不是繼續關起門來探求自我,胡思亂想,而是打開門、往前走,這才是健康的。
她說,制度化協商是台灣要贏的策略與路線,透過互動與具體協議的落實,不只是得到利益,全民共享,也可互相瞭解,且交流中雙方互為主體,我們會更有自信。
陳江會的制度性協商的目的,她說,是引領台灣社會,要在世界經濟舞台找到台灣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會是我們的主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