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向多位提前提供數據的人士詢問消息出處,答案模稜兩可:朋友、同學。一位曾身為知名大學金融學博士的某研究員,因為有供職於人民銀行的同學,提供的數據也被認為更具可信度。另一些大型金融機構的研究員、經濟學家更是能準確預測,甚至是提前獲知數據。
此外,一些熱衷於出席各個研討會、投資策略會的「國字號」專家學者,有時也會在一些對媒體的閉門會議上不經意間透露一些政策信息或數據。
建言
數據反腐已成反腐敗新課題
對於看著CPI變動炒股的普通散戶來說,信息的不對稱對他們的心理影響顯然更大。網民「泓旭666」感慨,數據洩密背後潛規則和利益鏈條令中小投資者有「我為魚肉」的感覺。
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認為,「通過這種不正當手段獲得的所謂信息優勢無異於公然搶劫。」
中國社科院人民財富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賢在微博上表示,數據反腐已經成為反腐敗的新課題。趙慶明認為,應當通過設立更為嚴格的統計數據發佈制度保證數據發佈的保密、公正。市場人士認為,相關工作人員的自律要求也應該更為嚴格。在數據發佈之前,通常可以接觸到數據的都是國家公務員,通過考試、層層選拔的國家公務員,理應在自律方面有著嚴格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