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官員「媒介素養」體現執政水平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6-16]    我要評論

如果說媒介已來到雙向交流的2.0時代,那麼政府治理同樣進入了2.0時代,從高音喇叭、報紙刊物的宣講,變成了新聞發佈、網絡留言的互動。如果沒有必要的媒介素養,沒有回應關注的能力,只知打壓甚至封堵,無疑會使「溝通」沒有了「通」,只剩下一條無法跨越的「溝」。

輿情不是「敵情」,相反,媒體是社會的預警器,它對熱點事件、敏感問題的反映和關注,眼前或許會讓一些地方一時難堪,但對於我們準確全面地體察民情,保持頭腦清醒,大有益處。從長遠來說,對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推動社會進步利莫大焉,正如一位省委書記所言,「輿論監督也是正面報道」。

面對社會轉型、體制轉軌、思想轉變,無論是解說政策、疏導情緒,還是溝通思想、促成共識,都需要媒體來主動設置議題,求同存異、凝聚力量、推動工作。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中央領導強調媒體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手段,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提高跟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切實做到善待、善用、善管。

被各種信息和媒介包圍的領導幹部,亟需養成對突發事件的新聞敏感和價值判斷,學會「新聞執政」。否則,介入遲緩或干預不當,不僅可能「小事鬧大,大事鬧炸」,而且會消解改革發展共識,損耗政府「無形資產」。

對領導幹部而言,媒介素養不僅是能力,更是一種心態。有平等的心態,才不會有「替黨說話還是替人民說話」的傲慢官腔;有尊重的心態,才不會有「沒時間跟你閒扯」的敷衍輕慢;有開放的心態,面對監督才能正視問題而不是列「記者黑名單」;有坦誠的心態,遭遇批評才會反躬自省而不是「誹謗定罪」……說到底,媒介是政府與公眾交流溝通的平台,對待媒體的態度,也就是對待公眾的態度,這是執政水平和執政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和檢驗。(來源:人民日報)



上一頁12

      責任編輯:Shine
媒體關注京滬高鐵:中國版「新幹線」即將全速前行      [2011-06-15]
媒體稱美國不會馳援菲律賓反對中國      [2011-06-14]
媒體爆料:張柏芝大馬尋夫 謝霆鋒請保鏢防妻      [2011-06-14]
胡錦濤出訪前夕接受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媒體採訪      [2011-06-11]
境外媒體記者受邀走進中聯部      [2011-06-10]
台媒評自由行:不必搞那麼複雜      [2011-06-09]
內地媒體:谷歌的政治鬧劇      [2011-06-06]
專家:中美不應相互妖魔化對方      [2011-06-05]
媒體稱旱情使三峽成民意宣洩口      [2011-06-02]
美國媒體網站被「黑」出假新聞      [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