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媒體稱旱情使三峽成民意宣洩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6-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5月11日,湖南嶽陽一農戶無奈地面對自家乾涸絕收的耕地。新華社

【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報道,一邊是指責三峽大壩釀大旱,一邊是指責「遇到極端氣候就怪罪三峽」。

 ○按照長江委長江科學院副院長陳進的說法,「乾旱本來是一種自然現象。在三峽水庫建成以前,長江中下游也頻繁出現乾旱。一般乾旱或者較輕乾旱2—3年一次;嚴重乾旱大約78年一次。」

 ○就在上個月,國務院首次公開聲明承認三峽大壩已造成「亟需解決」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幾天後,審計署公佈了對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進行審計發現的31個財務問題。

 ○學者葛劍雄著文:「支持和反對三峽工程的人,都有一個同樣的毛病,喜歡將利弊說到極端。這既不利於科學決策,也無益於作出客觀的評價,更無助於消除已經出現的弊病。」

 這場50年一遇、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0億元的大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5月28日下午,湖北宜昌市秭歸縣郭家壩鎮頭道河村的陳伯像往常一樣在家閒著,持續的大旱已經讓他的8畝橘子「顆粒無收」。看著山腳下川流不息的長江,陳伯顯然難以接受絕收的現實。「現在氣候是越來越異常了,但今年怎麼就這麼乾旱呢?你說是不是因為那個大壩?」

 陳伯所說的大壩就是三峽工程,他家就在大壩上游不遠處。如今,長達20多天的補水,已經讓這個原本「豐滿」的水庫「憔悴了一大圈」,但是人們對它的質疑並不因此而少一點。

 郭家壩鎮的村民們告訴記者,三峽大壩擋住了外面的活氣,凝滯了空氣,而且在建設過程中震鬆了地基,導致地下水下滲,引發了現在的高溫和乾旱。在長江中下游,「指責」三峽大壩釀成大旱的人也多如牛毛。

 三峽,就這樣「義無反顧」地再一次身陷漩渦之中,難以自拔。

 再陷輿論漩渦坐擁三峽水庫也只能讓人們「望水止渴」,卻拯救不了枯萎的莊稼

 作為三峽大壩的所在地,宜昌市(秭歸縣)以三峽為榮。但現在,「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或許已無法再讓宜昌激動起來了。肆虐的大旱悄然吞噬了這裡,坐擁三峽水庫也只能讓人們「望水止渴」,卻拯救不了乾涸的土地和枯萎的莊稼。

 5月29日上午,宜昌縣中堡村58歲的王大爺看著山坡路邊的油菜苗,一籌莫展。「今年種的油菜、玉米、花生都沒有收成了。你看,這些幼苗全都快枯死了,長不大了,現在又得重新種。」他告訴記者,從去年9月份一直到現在就下了兩場雨,都不大。「去年還下了場雪,但是很小。」

 此前,中央氣象台稱,造成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出現乾旱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極端氣候頻發背景下的拉尼娜現象。

 不過,王大爺不這麼想。「我聽人家說大壩對乾旱有影響,但也不清楚,應該是建大壩炸山時把地基震鬆了,水都滲下去了。我們原來有口老水井。因為地下鑿洞震動,水漏沒了。」

 村民們有著自己的生活邏輯,「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大壩把氣流擋住了,活風進不來,下雨就越來越少。」

 不過,長江委三峽水庫管理局副局長王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反駁稱,將大旱「歸功於」三峽水庫的認識是極端錯誤的。「這種大範圍的旱情是大氣環流紊亂造成的,而三峽水庫顯然沒有如此大的能量。」

 長期監測三峽對氣候影響狀況的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主任劉敏表示,按照現有的手段和觀測數據,還沒有證據表明三峽工程引發了長江中下游的旱情。

 理論歸理論,但現實是殘酷的。在今年遭災最嚴重的「千湖之省」湖北,乾涸的湖泊、枯竭的河流、龜裂的土地以及絕收的糧食讓人們欲哭無淚。武漢開出租車的司機老趙幾乎是憤怒地告訴記者,「上面截我們的水,『南水北調』還要把丹江口水庫的水往北方送。本來土地是要靠水來滋潤的,現在兩頭搾乾我們,你說湖北不旱才怪!連傻子都知道!」

 對此,長江委防汛抗旱辦公室副巡視員王井泉向記者表示,三峽大壩只是在每年9—10月份左右的汛期截水,而在每年12月到來年4月份的枯季,還會向中下游補水。「這種逆向的調節並不是單向截水。」



123下一頁

大旱之年的三峽爭議
      責任編輯:杨阳
三峽部分航道變窄 將管制交通      [2011-06-01]
江西擬建大壩抵消「三峽影響」      [2011-05-31]
專家稱抗旱不應對三峽期望過高      [2011-05-29]
下游補水 三峽調節庫容將殆盡      [2011-05-28]
三峽補水撐半月 抗旱能力受疑      [2011-05-27]
6天12億立方 三峽或將無水可補      [2011-05-27]
長江乾旱 三峽超常規補水      [2011-05-26]
三峽工程超常規為中下游補水      [2011-05-25]
三峽蓄水誘發大旱? 專家回應      [2011-05-25]
三峽水庫加大洩流為下游解渴      [20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