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英九日前會見德國國會副議長索姆斯。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日前馬英九會見德國國會副議長索姆斯(Dr.HermannOttoSolms)一行人時指出,1980、90年代兩德關係發展模式,對兩岸關係改善,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但互不否認治權的概念,即源於德國,這一番說明,清楚點出互不否認的現實重要意義,也說明德國經驗將提供馬政府一個思考的空間。
德國經驗供馬政府參考及借鑒的經驗,除了德國各項制度、政策,都對台灣各項法律及公共政策制度有深遠影響,大陸法系中民法及刑法即師承自德國,更重要的是,戰後德國發展,與兩岸關係發展也有某種類似之處。舉例來說1972年兩德簽署基礎關係條約,當時兩德簽署時完全沒用主權字眼,這樣規避敏感主權用語,卻給日後的德國帶來了統合的機會及空間;而德國經驗與模式正好給了台灣很多啟發,在制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時,都有多方參考,兩德發展的結果,也給馬政府無限的想像及參考,兩德能,兩岸能不能?兩德不能,兩岸能不能?
平心而論,德國問題當然與現今兩岸的情況不同,兩岸問題具有獨有的中國特色,但畢竟從德國統一的經驗中仍有兩岸值得參考之處,值得我們一一檢視;歷史總是具有一定的價值性,他山之石可以供錯,我們可以從他國的經驗中,找尋自身可參考的經驗及可引用之借鏡,並學習到最寶貴的經驗與教訓。
首先,馬英九希望台灣與德國的關係,也能因兩岸關係改善,在經濟、貿易、科技、教育等方面有更多合作機會;尤其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與新加坡也在商談洽簽,希望也能有機會與歐盟進一步合作,不止讓雙方更密切,合作也更加強;這是現實上的發展問題,在兩岸互不否認基礎的平台上,九二共識的原則下,能夠開啟台灣與德國的合作空間,這不涉及到敏感的政治主權問題,而是扎扎實實的經濟問題,是替台灣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與發展的出路,這當然是馬政府責無旁貸的治理責任。
其次,從兩德經驗中,得到一個很大的啟示那就是先易後難、先經後政,馬英九表示近來兩岸關係發展方面,進行相關航班協商,航班每週已增加到558班,與三年前相較,成長可謂數百倍,因此台灣有必要參與國際民航組織,促進飛航安全,並參與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相關活動,讓台灣有更多機會承擔更多義務,促進國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