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食品漲價讓小市民感觸最深。圖為香港攤檔。 【文匯網訊】「從內地進口的不少食品都漲價了,豬肉比年初貴了三成,姜、蒜價格也翻了番」。
從2月開始,阿義就發現,香港物價攀漲不是以年計,而是以月計。
實際上,物價明顯上漲從去年11月便在香港出現,且持續至今,而緩解的希望遲遲沒有出現。
不僅如此,進入2011年,香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住房、交通和租金也有漲無降。阿義每月工資不過9000多元(港幣,下同),生活讓他很有壓力。
有壓力的生活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6月21日公佈5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5.2%,高於4月的4.6%,主要因私人房屋租金和食品價格升幅擴大所致。
在生活水平較低的觀塘、屯門、元朗等地區,不少物品也有兩位數漲幅。不少人和阿義有一樣的生活壓力。
然而,據香港媒體報道,大部分肉類罐頭批發價還要加價10%;白米等主食,也將於近期提價。
住房方面,今年首季度香港樓價上升9%,已突破1997年歷史高位,特區政府雖然不斷出手抑制樓市炒風,增加地皮供應,但短期內尚難評估實際成效。
交通方面,巴士、出租車和電車也相繼加入「加價大軍」,其中出租車提價幅度超過10%。
衣食住行全面漲價,香港居民想出不少「自救」方法。例如買菜在菜場收市前夕去買,價格可能便宜一半。
一位江姓婦人告訴記者,新鮮菜品漲價,就多買罐裝的替代。「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花的錢都不花」。
有媒體報道,香港人開始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比如買報紙的數量由人均每月16份減至10份。
此外,如何格價(比較價格)的經驗,也被放在網絡和電視上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