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這是一個觀察中國正在發生什的實時檢測系統」。《紐約時報》近日這樣評論中國的「微博熱」。作為兩年前才引入的,「舶來品」,微博在中國的擴張速度令世界媒體也頗為驚訝,不僅因為它直逼推特(twitter)的龐大用戶數量和商機,更在於它正在中國社會內部建立起一個「辯論和批評的王國」,深刻改變著中國的思想形態和社會面貌。有的從中看到公眾監督的進步,有的看到公民社會的推動。還有西方媒體毫不掩飾自己的期望,希望微博像推特在中東動盪中的作用一樣,能讓中國發生「更大的變化」,但他們自己也承認,這好似一個「天方夜譚」。在放大真實聲音的同時,微博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引起擔憂。這個近乎絕對自由的空間裡,攻擊謾罵和情緒發洩就是敲幾下鍵盤那麼簡單。謠言有時候像病毒一樣擴散,給社會穩定增添了本不該有的問題。北京大學學者張頤武21日在肯定微博積極面的同時說,微博既能放大謠言,也能放大真實的事件。中國人民大學學者喻國明認為,不同於官方的聲音正給政府的執政方式和執政能力帶來挑戰。
「微博改變中國公共輿論結構」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微博上人氣最高的人都是娛樂明星。英國《獨立報》20日說,雖然「電音天後」嘎嘎(LadyCaga)在推特網上的粉絲已經突破千萬,但放眼全球,她的競爭者並不是排名第二的美國偶像歌手賈斯汀?韋伯,而是來自中國的演員姚晨,姚晨在中國新浪微博上的粉絲已經突破900萬。從數字上說,姚晨比美國總統奧巴馬還要火。讓她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已經進入到「微博時代」了。
但西方媒體更感興趣的是微博上的「政治事件」,「這不是革命,但它利用了互聯網製造公共輿論的能力,微博的存在讓政治參與和其他事情一道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美國《時代》雜誌援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名互聯網專家的話說。報道稱,中國網民人數4.57億,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用戶在微博上交流的方式意味著信息,包括爭議性的行為和號召行動的呼聲,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傳播。微博甚至已經成為一種模式,用戶在上面發表尖銳的東西,推進個人事情。以前有人有冤屈往往到省會甚至北京上訪,但現在他們可以借助微博。去年9月,江西一戶人家為抗議拆遷到北京上訪,但被當地警察攔截。後來在記者的幫助下在微上申訴案情,最終導致當地數名官員落馬。報道稱,中央政府以及一些省級領導已經讚揚網民的監督作用。
《華盛頓郵報》在題為「在中國,微博成為言論自由平台」的報道中說,微博正在改變中國公共輿論的結構,過去公共議程或者熱點話題均由精英和記者決定,民眾只關心各自關心的問題。現在形勢正在變化。微博已經在塑造公共輿論方面佔據優勢地位。
微博正通過其特有的方式影響著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法國《NT新科技》雜誌6月7日的文章稱,智能手機的普及進一步刺激了中國的微博熱。在中國城市的地鐵車廂、飯店或其他公共場所,常能看到人們低頭用手機「織微博」,甚至朋友聚會的間隙也會隨手發上幾條。「他們無所不談,從馬克思、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到私人關係和風流韻事。微博的成功之處在於它為此類閒談提供了空間。」《紐約時報》援引紐約巴納德學院副教授楊國斌的話說。報道稱,微博作為一種強大的個人表達工具,已成為能觀察中國在發生什麼的實時民意調查系統,許多大公司都在微博上試水,一在華公關公司的負責人說:「我的客戶說,『每個人都在微博,我們該幹點什麼?』」
在微博熱的背景下,中國官方一些部門也開始重視微博的功能和力量,紛紛開設微博。但在外媒看來,流於形式的居多。法國《諾曼底新聞》17日說,儘管有些官方部門開設微博,但理解微博特性、規律,並善於使用這種信息傳播平台的官方機構並不多,大多數嘗試這一平台的政府部門仍然將之當作電台那樣的信息發佈平台,習慣於自己單方面說,而不適應互動和反饋,有些官員則把微博當成麻煩製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