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政治光譜中的中國光束」
美國《赫芬頓郵報》說,「中國進兵華盛頓」的廣告讓人們聯想到去年美國中期選舉前夕一則更有名的廣告——「中國教授」。後者由美國保守派團體「公民反對政府浪費組織」投資製作,內容大意是,2030年,北京某大學裡,一名中國教授與學生大談美國帝國的衰落,他說到「當然,我們是他們的大債主,現在他們都得給我們幹活兒」時,教室內師生不約而同一起大笑。英國《金融時報》去年10月介紹說,這則「對中國的恐懼」扮演主要角色的廣告被一些美國學者譽為中期選舉「最佳廣告」,但英國《衛報》卻將它評為「2010中期選舉十大最差競選廣告」之首,認為它是「一則散佈虛假信息,宣洩排外情緒的赤裸裸的政治廣告」。
《赫芬頓郵報》說,阿莫迪的點子是對「中國教授」的又一次模仿,其大背景是,美國債務上限自2002年以來幾乎年年被提高,今年前5個月,美國報紙上有2000篇文章提到這個詞,而阿莫迪借這種情緒嚇唬美國人,如果奧巴馬再提高債務上限,中國人「將把整個美國變成湖南蜈蚣的養殖場」。
在引發爭議的廣告中,「中國接管債台高築的美國」是一場「噩夢」,而在一些美國媒體看來,去年中期選舉前「恐懼中國」情緒集體噴發的局面更「亂」。2010年10月前後,數十名美國兩黨議員不約而同在競選廣告中打中國牌,攻擊競選對手「向著中國」。《華爾街日報》將此局面稱為「反華銅鑼秀」。《紐約時報》則感慨中國淪為美國兩黨攻擊的替罪羊,「在此之前從沒見過美國政客如此明目張膽地把中國當作沙袋」。英國《金融時報》說,在那之前,「美國人對中國經濟實力的怨恨,還只像一條惡狠狠但基本上不怎麼吠叫的狗」。
「去年中期選舉是美國政治光譜中中國光束的一次集中投射。」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倪峰22日對《環球時報》說,當時美國議員扎堆用中國做競選噱頭,消費美國政治階層對中國的焦慮情緒,這也說明,隨著中國實力增強,美國對自己能否保住超級大國地位變得格外敏感。阿莫迪的廣告說明,今後美國任何政治選舉中,中國都有可能被人當做噱頭,美國未來政治圖譜難免會亮出更多的中國光束。
事實上,這一次並非「中國接管美國」的危言首次在美國輿論出現,去年中期選舉時也有人如此炒作。英國皇家三軍戰略研究所亞洲安全問題研究員海明思22日對《環球時報》說,美國對華焦慮正從「軍事核武器」向「經濟核武器」轉移。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道,除了臆想華盛頓被中國軍隊接管,美國也曾臆想「接管蘇聯」。該報稱,1951年10月27日,美國Collier's雜誌曾披露美國臆想對蘇發動全面戰爭的計劃:1952年,蘇聯特工暗殺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社會主義陣營對南斯拉夫發動全面進攻,美國隨即襲擊蘇聯軍事目標,蘇聯則以轟炸紐約和倫敦作為回擊。此後,美軍對莫斯科發射核導彈,摧毀克里姆林宮、紅場和聖瓦西裡大教堂,並在攻佔西伯利亞後釋放大量政治犯,通過他們建立自治共和國。戰爭爆發3年後,斯大林去世,其子瓦西裡•斯大林將軍宣佈蘇聯投降,美國全面佔領蘇聯,並將北方四島歸還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