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如何走出垃圾「圍城」困境?
「目前我國處理垃圾的政府資源中,95%是用於末端的處理,比如焚燒場和填埋場的建設,但是前端的廢棄、分類、回收、儲運、管理、再利用工作投入卻很少,這部分工作遠遠沒有到位。」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岳經綸說。
「填埋對土地資源破壞太嚴重,相對而言,焚燒可以節省90%土地。」垃圾處理專家王維平在接受「中國網事」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焚燒並不是垃圾處理的上選,但對北京這樣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緊張的城市來說,焚燒的垃圾處理方式還是相對優於填埋。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史博士毛達建議,垃圾處理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走綜合處理的路線。「同時,政府部門應改變目前對垃圾處理前端資源分配少的現狀,在垃圾分類上面下大工夫,投入資源。」
雖然北京早在多年前便試點推行垃圾分類,但實際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哪個顏色的垃圾箱對應哪一類垃圾沒標明」「用了分類的垃圾箱,可是垃圾車一來還是倒在一起」「找不到扔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不少網民「曬」出了自己想支持環保、主動進行垃圾分類時遇到的尷尬局面。
「上策是不產生垃圾或者少產生垃圾;中策是把垃圾轉化為資源;下策是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廠,爭取100%的無害化處理率。」發帖的網民「安徒生在此」建議。
此外,專家建議,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就應將垃圾的回收與處理納入統籌規劃的範圍,全局考慮垃圾處理問題。
「大家一起創造中國會越來越好的環境吧。當大家一起的時候,總會有些奇跡力量的。」網友「聽見起航」的話,代表了網民的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