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少將:中國航母可長期在亞丁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6-29]    我要評論
       

布什號航母的首次作戰部署。

一年365天,蘇聯航母360天「住院」

主持人:我們回首蘇聯曾經對航母的認定是什麼,認定是海上棺材,認為航母是沒有用的,要積極發展核潛艇,今天為止航母的用處到底是需要還是不需要?

張召忠:現在也是兩個觀點,蘇聯當時赫魯曉夫那個時候,一開始就是說斯大林那時候想搞航母,赫魯曉夫說搞那個東西幹什麼,那麼大個,在海上兩枚魚雷就給你搞掉了,他說不搞這個東西,不搞這個東西然後古巴導彈危機,蘇聯的船往古巴運導彈,到加勒比海以後,讓美國4、5個航母戰鬥群給圍那兒了,赫魯曉夫就感覺很丟人,說那什麼我不去了,我回來,我服軟,回來以後蘇聯一定要下決心搞航母。所以蘇聯幾代領導人下決心,前前後後搞了3個級別,9艘航母。現在還剩一艘,「庫茲涅佐夫」航母,現在放在北方艦隊,這艘航母從服役以後到現在,我就掐指算著,出海不到十次,每一次出海都出事,要麼這爆炸了,要麼那著火了,要麼是飛機起飛很正常,回來著艦的時候掉海裡了,每次都出事,非常不順,造一艘航母,幹不了多少活,一年365天,360天住院。

普京當總統的時候,2007年那個時候,它是2008年交的,2007年那個時候普京說未來十年要造六艘航母,我當時就是說未來時間造6艘航母,連個圖都畫不出來,結果今年普京現在又牛了,就說未來十年我要拿7千億發展武器裝備,一年700億,10年7000億,我想7000億肯定要造航母,那麼多錢幹什麼,每年光搞準備700億美元,跟美國一樣多,美國4、5千億美元的軍服,他用在裝備上也就是700到1000億美元,因為還有生活費等等工資。我就感覺俄羅斯真有錢,拿這麼多,肯定搞航母,結果變了,普京說不搞那玩意兒,重點搞洲際彈道導彈,陸上的白楊-M,把陸上的裝在導彈核潛艇,變成「布拉瓦」,還有要搞外層空間的東西,然後又搞電子對抗,電子戰這些東西,另外要發展核潛艇,俄羅斯是這樣一個想法,為什麼呢?他說我搞那麼多大傢伙,美國一小時全球打遍,X-37B,在外層待了半年就回來了,挺成功,以後可能從外層空間帶個東西下來,一下把我的航母打掉了,不搞了,現在改成搞核潛艇了,俄羅斯在變,有幾個發展航母的國家也在變,比如英國、法國合著搞,一塊兒造。

中國有航母比沒有強,但不要想得太重

主持人:中國作為地區性世界性的大國,也需要航母這樣的武器?

張召忠:以前梁總長講過,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當然需要。其實對於航母,不要把它想得太重,好像有航母就是一個大國,沒有航母就不是一個強國的標誌,其實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航母只是一個方面的標誌,不要把這個事說得太言重了,好像沒有就不行,泰國有航母,你聽說航母怎麼著了嗎,但是有總比沒有要強。美國老拿中國有航母說事,其實仔細想想航空母艦是一個高技術裝備嗎?不是。美國是1910年開始有航母,第一艘航母「蘭利號」服役,用運煤船改裝的一艘航母。1910年到去年是航母100年,今年是2011年,航母搞了101年了,中國到現在100多年以後有艘航母,你美國感覺很奇怪嗎?威脅了嗎?美國11艘航母滿世界轉,中國現在還沒有,就算以後有了以後又怎麼著,100多年以後才有,這算是高技術裝備嗎?不算吧。

另外艦載機,美國1903年開始有飛機,有飛機之後馬上在艦上實驗著艦,當時是水上飛機,艦上起飛,水面上降落。噴氣式飛機是55年、56年開始上艦,是美國首先上艦,咱們就從55、56年算起,噴氣式飛機上艦算起,中國到現在就算是有能夠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飛機,我們也沒有降過啊,現在航母也沒有,所以艦載機也沒有降過,即便我有了也是晚了60多年。蒸汽彈射器42年就有了,這是英國的專利技術,二戰時期就用了蒸汽彈射器,尼米茲級用的都是蒸汽彈射器。中國到現在沒有蒸汽彈射器,從42年到現在晚了多少呢?也晚了50、60年了,所以美國對中國發展航母沒有必要炒作中國威脅論,你11艘航母不威脅我,我有了一個東西就威脅你了,不能這麼講。我還說過,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所以說沒有這個道理。

如果中國有航母,就可以長期在亞丁灣活動

主持人:並且我們環顧中國周圍國家,泰國、印度有航母,日本還有日向號准航母,這些周邊國家的都有航母,俄羅斯還有一艘航母,會不會對中國產生威脅?

張召忠:航母真正的價值在什麼地方呢?就是一個國家的海軍艦艇、海軍兵力計算作戰範圍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作戰原則,就是打起仗以後,在沒有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不能夠出海。舉一個例子,現在利比亞,利比亞有海軍,但是它的海軍艦艇出不去,為什麼出不去呢?因為沒有空中的掩護,為什麼沒有空中的掩護呢,因為被禁飛了。只要空中禁飛了以後,艦艇出去一艘就打一艘,沒有任何的安全保障。有一點像南方蓋房子,南方一層改成商舖,都是房簷出去兩三米那樣的走廊,因為南方雨水多,人們在走廊下逛商店很方便,北方就沒有。軍事力量有點這個道理,伸出去的屋簷就相當於你的岸基航空兵,屋簷下走的人相當一艘一艘艦艇,如果上面下雨了,上面下冰雹了,沒有那個屋簷,人就沖濕了,就被冰雹砸傷了,有那個屋簷總是好。但是這個屋簷要多寬才好呢?比如說現在中國海軍,我們永遠都在距岸10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甚至500公里範圍之中作戰,差不多岸基飛機就可以,沒有問題,這個屋簷可以夠得著,胳臂夠長。如果到印度洋去,我現在南海都到不了,曾母暗沙都到不了,作戰半徑沒有那麼遠,到那個地方到要1500、1600公里,殲10可以飛過去,但是回不來,你還要巡邏一段時間,這怎麼辦?就需要延長你的胳膊,如果有一個航母,等於把你的機場延長出去了,把你的胳臂延長了,把你的屋簷延長出去了,這樣就可以保護你延伸出去的海軍艦隊,是這麼考慮的。如果我們有一個航母編隊在亞丁灣就非常好,可以長期在那個地方活動。

美國杜魯門號航母艦長的成長軌跡

主持人:一艘航母好幾個千人,相關的航母工作人員和艦長是如何培訓和挑選出來的呢?

張召忠:航空母艦的艦長有一個基本的規則,我給你舉一個例子,杜魯門號航母的艦長,這個艦長成長路程有幾步必須要走,首先必須是一個飛行員,而且這個飛行員要求必須是飛戰鬥機的飛行員,戰鬥機的飛行員還要求在航母母艦上起降不超過多少次,飛行不超過多少個飛行小時,比如說2000——3000個飛行小時,就說這是一個首要的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飛行員,在艦載機上有大量的成功的起降經驗,這樣你在起降過程中對艦載機以及艦上的地面保障設施和飛行部門這一套,就有一個比較好的瞭解,這是一個。

然後第二個,這個人讓它到飛行學院去當教員,你會開飛機,有很多實踐經驗,但是你沒有上升到理論,必須到學校把實踐變成理論,當教員完了以後,杜魯門號這個艦長就幹得比較好,以後慢慢當了教研室主任,慢慢當了校長。由飛行員變成飛行教員,這樣他就有很多理性的思考。然後突然又派他到地方的工業學院去學兩年的核動力專業,核動力學了之後,就對動力的傳送很瞭解,因為動力要傳送到蒸汽彈射器,要讓飛機起飛,這個動力要傳送到螺旋槳推動艦艇前進,這是艦艇非常重要的問題。還有損管,如果魚雷打過來以後怎麼自我搶救。所以說動力非常重要,就學動力,學完動力回來之後,就分配到大西洋總部當參謀,美國的大西洋總部是管陸海空的,當參謀就有機會接觸陸海空三軍,整個的聯合作戰這一塊他又清楚了。

清楚了之後,然後讓他到兩棲攻擊艦上當艦長,現在美國的作戰,兩棲攻擊艦通暢會和航空母艦做配合,比如現在在利比亞旁邊停著兩艘兩棲攻擊艦,因為它要隨時對利比亞地面投送兵力,而且直升機對地面打擊也是從兩棲攻擊艦起飛,無人機也從這裡起飛,所以這次布什號去他們兩個又配合起來了。他曾經當過兩棲艦的艦長,他是跟航母配合對地攻擊的,最後終於下命令,下來一個航母的副艦長,航母副艦長不管作戰,管吃喝拉撒睡,檢查衛生,今兒伙食怎麼樣,來一個人上艦了,幫助人家安排,管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提升了他的管理能力。最後當了艦長,杜魯門號服役,克林頓上艦。這個人我就跟蹤研究他,他當了幾年杜魯門號艦長後就直接退役了,沒有提拔成將軍,這比較遺憾,所以布什號這次認命了一個海軍少將當整個戰鬥群的司令,這是非常少見。航母的艦長是上校。

網友問答:最終解決南海問題是比較困難的

主持人:騰訊網友說,最近在電視上網上看到菲律賓入侵中國南沙的新聞有很多,中國政府甚至用「入侵」這個詞來指責菲律賓,可見非常嚴重。之後中國海軍也在南海進行了正常的演習,所以請張召忠教授談談未來南海的情況。

張召忠:菲律賓比較過分,有幾個問題,它把本來屬於中國的黃巖島作為它的領海的基點,而且向聯合國提交報告,希望長期讓聯合國同意這件事情,再一個在大陸架劃分上也是向聯合國提交,另外在雙方爭議的海域當中經常派海警到這兒來,所以這些東西都破壞了中國和菲律賓之間的關係。南海方面現在中國態度還是按照2002年的關於南海各方宣言,各方宣言基本的基調就是說,南海問題是環南海周邊國家共同的利益區,大家有爭端,有問題都可以擺在桌面上進行協商,不要用武力的方式去解決,要和平解決爭端,這是一個大的原則。

由於南海區域各個國家之間利益重疊,所以說不贊成一塊兒來解決,就是雙邊解決,中國跟菲律賓的問題由中國和菲律賓協商解決,中國和越南的問題,由中國和越南解決。2002年共同聲明以後,中國跟越南的爭端是最多的,但是即便是這樣,中國跟越南在北部灣這個地方爭端也很多,基本上劃清了北部灣地區的漁業分界線。關於海上的一些爭端也在多次談判準備解決,另外中越還在北部灣進行巡邏,聯合巡邏就很好了,發現一個漁船看怎麼辦,有一個聯合巡邏機制,這都是和平方式解決的很好的開始。

那麼現在中國就希望還是按照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一步步推進,領土的爭端,島嶼爭端解決非常麻煩,要有基本的立場和態度,如果本著這樣的態度去解決,南海的問題應該可以慢慢緩和,最終解決是比較難的。



上一頁123

南海風雲
      責任編輯:Shine
外媒稱中國航母殺手用美技術      [2011-06-23]
張召忠:短期解決南海唯有動武或上國際法庭      [2011-06-23]
印稱中國航母海試 總數超12艘      [2011-06-22]
外媒眼中的中國航母「施琅」號      [2011-06-15]
外交部發言人就中國航母下水答問      [2011-06-09]
中國航母裝備兩種新型神秘武器      [2011-06-08]
港媒:中國航母在建 不會駛入他國      [2011-06-08]
外媒:中國航母戰鬥群成軍需時      [2011-05-11]
日刊指中國航母群存致命弱點      [2011-05-06]
中國航母形成戰力還有待時日      [201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