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俄急於陳兵北極 美加七國不滿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資料圖片:俄羅斯科考隊的深海潛水器潛到北冰洋海面下。

關注北極已經300多年

早在彼得大帝時期,俄羅斯就開始關注北極。為顯示沙俄帝國的影響力,俄多次組織探險隊對北極進行考察,收集相關地理和地質信息。

在18∼19世紀的所謂「北方探險」期間,沙俄就已有居民進住北極地區。到19世紀前半葉,俄羅斯建立了12個大規模的居民區,分散在阿拉斯加——直到1867年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20世紀30年代,蘇聯開始對北極進行資源開發,並向北極地區「適度移民」。

1948年,蘇聯科學家在北冰洋底發現一條綿延2000公里的羅蒙諾索夫海嶺,認為它是西伯利亞大陸架的自然延伸。這至今仍是俄羅斯對北極地區領土訴求的「科學依據」。

冷戰時期,蘇聯曾在北極地區建立軍事基地,進行頻繁的軍事活動(包括進行地下核試驗),其中北極地區不凍港摩爾曼斯克在蘇聯的對美戰略核威懾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冷戰結束後,北極問題曾一度降溫,直到俄羅斯的「插旗行動」再次打破平靜。

2007年8月2日,知名北極專家、時任國家杜馬副主席的奇林加羅夫,率領俄羅斯科考隊員乘深海潛水器從北極點下潛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並在洋底插上了一面鈦合金製造的俄羅斯國旗。此行動成功後,普京親自給科考隊員打電話表示祝賀,強調這一行動展示了俄羅斯國家的真正實力,具有重要地緣政治意義。

2009年3月,《俄聯邦2020年前的北極政策及遠景規劃》出台,明確界定了俄羅斯在北極的各種利益。

2010年,俄國家安全會議批准「北極戰略」,計劃到2016年把北極打造成俄戰略能源基地。

2010年9月,普京總理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北極論壇上宣佈,俄政府將在未來30年投資3500億美元開發北極地區。

「北極是俄羅斯的戰略儲備」

俄羅斯大力推行「北極戰略」的實質,就是要強化其地緣政治大國地位。

俄羅斯欲借佔領部分北極地區,彌補其因失去歐洲勢力範圍而造成的遺憾,同時希望控制北冰洋,進而控制世界經濟新走廊。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開發北極地區經濟的同時在軍事上從東西兩側威懾歐美。

俄軍事專家指出,北極圈與世界主要大國和軍事強國有著最短距離。俄從北冰洋發射的洲際導彈只需10分鐘就可對美國腹地進行有效核打擊,美國的反導系統根本來不及攔截。正因如此,普京曾毫不諱言地強調:「北極是俄羅斯的戰略儲備,是俄羅斯國家發展和未來保持大國地位的戰略儲備。」

「北極紛爭的結果不是由國際法,而是由軍事實力決定的」

為力保這一戰略儲備,俄政府積極運用司法手段力求領土要求合法化,於2001年向聯合國提出對有爭議北極領土歸屬俄羅斯的具體資料和證明。同時,俄利用武力配合司法手段,保護在北極的既得利益,強調俄將對入侵本國「北極領土」的一切敵對行動給予堅決回擊。對此,俄媒體的表述是:「北極紛爭的結果不是由國際法,而是由軍事實力決定的。」

自然,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日漸升溫的動作,已引起北冰洋沿岸其他國家的警覺和不滿。

加拿大、美國、丹麥和挪威為捍衛各自在北極的利益,一方面紛紛制定各自的北極戰略,加強對北極資源的控制和開發,另一方面不斷強化在北極的軍事存在,為將來可能爆發的軍事衝突作準備。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Zeta
俄羅斯將向北極派駐第一支部隊      [2011-07-01]
俄稱將捍衛在北極地緣政治利益      [2011-07-01]
西方八國擬聯手開發北極      [2011-05-11]
北極爭資源趨熱 華須未雨綢繆      [2011-04-19]
北極現臭氧洞 致癌風險超南極      [2011-03-30]
挪威撐中國北極開發 疑為示好      [2011-01-26]
不願分享北極 八國阻華插手      [2011-05-17]
美稱期待與泰新政府合作 冀加強美泰聯盟      [2011-07-04]
俄急於陳兵北極 美加七國不滿      [2011-07-04]
他信:為泰黨獲勝不會組一黨制政府      [201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