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社會漫畫:網絡問政搭建溝通橋樑。
「怕」還是「愛」 互聯網時代的執政課題
在互聯網時代,公開透明逐漸成為執政共識,知情、參與、表達和監督亦成為公民基本權利。但一項關於「當代中國官員的『網絡恐懼』」的調查稱,70%的受調查者認為,不少官員患有「網絡恐懼」症。
調查稱,之所以產生不同程度的「網絡恐懼」症,在於部分官員擔心個人信息、工作疏漏或違規行為會被網絡曝光而一發不可收拾。於是,這些「怕」官們便斷定網絡是「找茬」的麻煩源,甚至採用「封、捂、堵、壓、瞞」等手段漠視民意、打壓輿論。
人民日報評論稱,輿情不是「敵情」,相反,媒體是社會的預警器,它對熱點事件、敏感問題的反映和關注,眼前或許會讓一些地方一時難堪,但對於執政者準確全面地體察民情,保持頭腦清醒,大有益處。
評論還指出,處置熱點事件,不應只是宣傳部門危機應對,展開輿論公關,而需多個部門攜手聯動,化解現實矛盾,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正視熱點、解決問題,才能使社會治理更加積極主動,從維持穩定走向維護和諧。
此外,不少政府網站被媒體曝光存在信息公開不到位、網上投訴無人理、內容更新不及時甚至出現「死網站、死欄目、死鏈接」等問題。對此,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政府網站管理。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還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辦好政府網站的關鍵在於及時、準確公開政務信息,並稱「只有互動、解決問題,才能吸引群眾」。
用好、管好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執政者不斷探索研究的新課題。作為中共「思想庫」,中央黨校目前也開始重視網絡等新媒體在幹部教育培訓中的使用,並將引導學員掌握新型媒體特別是網絡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學會在工作中應用新媒體。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表示,社會管理技術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互聯網的廣泛覆蓋改變了民意訴求的表達渠道、表達方法和表現形式,也對傳統的社會管理方式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這要求中國執政者適應互聯網發展規律,要摒棄刻板、高高在上的官腔形象。「拍磚使人進步,灌水使人落後」、「當領導不是過路打醬油的」。在互聯網上,那些幽默活躍的「網言網語」、喜聞樂見的創新形式,具有更好好的溝通效果。
處於互聯網時代的中國,民眾訴求日益多元,輿論質疑時有耳聞。中國執政者在提高「虛擬社會」管理水平的同時,應更加包容、開放,真正把公眾的訴求、網絡媒體的監督當作寶貴的「無形資產」,改變政風吏治,提升執政水平,建設和諧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