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中國稀土為何賤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07]    我要評論

限製出口,符合國際規則和國內法

2011年中國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為14446噸,較2010年第一批配額減少11.4%。2010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同比下降39%,同時增加了15%—25%的關稅。正是這一系列數字上的變化,被輿論解讀為中國正通過減少配額、增加關稅限制稀土出口,並引起西方強烈關注,指責中國的做法不符合國際規則。這是否有道理?

根據聯合國《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第四條第5款,「每個國家對自己的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充分的永久主權。為了保衛這些資源,每個國家都有權採取適合於自己情況的手段,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任何一國都不應遭受經濟、政治或其它任何形勢的脅迫,以至不能自由地和充分地行使這一不容剝奪的權利。」

「顯然,依據聯合國的規定,中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無可厚非。」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說,保護包括稀土在內的資源是一個國家應有的經濟主權。據瞭解,西方國家會援引一些世貿組織相關條款來指責中國,例如《關貿總協定》第十一條規定的「普遍取消數量限制」等。但周世儉認為,世貿組織的條款都有例外規定,例如,《關貿總協定》第二十條「一般例外」明文規定:「締約方可以為某些特定目的而限制進口或出口。」

中國的做法既沒有違背國際規則,也沒有違背入世承諾。實際上,中國採取的管理措施並非僅針對稀土出口,而是在開採、生產和出口三個環節並行實施,並且將對稀土初級產品的國內生產消費和出口實施同步管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所採取的稀土出口配額限制措施,是按照世貿組織規則而制定的,也有充分的國內法依據,即《礦產資源法》和《對外貿易法》。

據瞭解,幾乎是所有WTO成員都存在限制資源性產品出口的行為,許多發達國家對本國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更是倍加珍惜。一些國家擁有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從不輕易開採,同時還對其國內的稀土礦、木材限製出口;為保護資源,一些國家關閉了國內所有生產型煤礦,並限制可再生木材出口;有些國家甚至連綠寶石也限製出口。「很多事實表明,一些國家採取多種手段保護自身利益,卻要求別國放棄應有的自主權,完全沒道理。」周世儉說。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磬添
英媒稱日採海底稀土無異於發夢      [2011-07-07]
商務部:中國將依世貿規則完善稀土出口管理      [2011-07-06]
媒體稱日發現巨大稀土礦是忽悠      [2011-07-05]
日發現巨型稀土礦 或多國開採      [2011-07-05]
日本在太平洋底發現巨型稀土礦      [2011-07-04]
包鋼將投資世界第三大稀土礦      [2011-06-07]
兩市早盤低開低走 稀土永磁板塊獨飄紅      [2011-04-26]
贛州稀土「借殼緋聞」真相揭底      [2011-04-02]
稀土遭瘋狂開採 控制指標虛設      [2011-04-01]
浙現超大稀土礦 估價超700億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