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網友設計的中國海軍航母想像圖 【文匯網訊】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6月初,陳炳德總參謀長在接受港媒專訪時說:「航母已在建,但還沒建成!等建完再說。」這是迄今為止我軍高級將領首次對外承認中國正在建造航母。
航空母艦的製造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它的建造與服役絕非僅僅增加了一種大型戰艦,它將使整個國家海上力量成體系地高度凝聚起來,使這支大型綜合海上戰鬥群可以大大地前伸到中遠海。航母編隊也將徹底變革傳統的海上作戰樣式,從而使海軍的指揮系統、編製體制、軍事理論等方面發生質的變化。
當今世界上,有9個國家擁有航母,航母的類型也不盡相同——有大型航母,有中小型航母,有核動力航母,也有常規動力航母。中國將選擇建造怎樣的航母?
我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將更需要中型以上的航空母艦
自航空母艦問世以來,各航母建造國就從未停止過這樣的爭論:究竟是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好,還是發展中小型航母更有利?
這個問題取決於一國的經濟、科技實力,也與航母製造國的國家戰略、政治因素等密切相關。仔細分析,它首先取決於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與海洋戰略。例如,冷戰時期,美國奉行全球性遠洋進攻戰略,與蘇聯全面爭奪世界霸權,廣泛地實施海上前沿部署,主要依靠強大的海上實力和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特別是眾多航母戰鬥群和大量海外基地的兵力進行威懾,不讓戰略對手有能力對其挑戰,最終得以制止戰爭、贏得戰爭。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由過去以遏制蘇聯、防止或打贏全面戰爭為主,轉為「穩定世界秩序」,側重「從海上出擊」戰略,謀求在他國近海海域打贏高技術戰爭。其後,美國的軍事戰略和海軍戰略又幾經調整,但其稱霸全球、爭霸全球的實質卻始終沒有變。為了有效地應付日益多元與難以確定的對手,針對海外基地大幅度縮減的狀況,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堅持認為:保持和實現「前沿存在」的核心是依仗大型航空母艦戰鬥群、大型兩棲戰鬥群、彈道導彈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瀕海戰鬥艦等新一代艦艇。
至於許多中小國家,其海軍規模和艦艇數量十分有限,戰略需求中根本就沒有過多考慮發展中型以上戰艦,因而自然就談不上發展大中型航空母艦。像東南亞的新加坡,其國土面積僅有69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只有193公里,海軍人數也就幾千人。它的海軍艦艇大大小小加起來,也就大約60艘,艦艇總噸位為7萬噸左右,尚不足美國現役「尼米茲」級一艘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大。這樣一支僅在近海海域行動的海上力量,擁有大中型航空母艦派不上用場,就連小型航空母艦也很難有用武之地。
其次,選擇大型航空母艦還是中小型航空母艦,取決於一個國家總體實力的強弱和軍費投入的多少,特別是海軍軍費投入的大小。事實表明,現代大中型航空母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吞金獸」,無論是其預研、設計,還是建造乃至後期保養,以及最後的報廢處理,所需的花銷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美國現役「尼米茲」級最後兩艘航母為例,該級第9艘「裡根」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費用約為45億美元,而第10艘「布什」號則漲至62億美元。新一代「福特」級航母的建造預算已超過105億美元。以「裡根」號航母為例,除去本艦的建造費用,該艦的艦載機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艦上搭載40余架F/A-18C/E/F艦載機,總費用約40億~45億美元(2010年價格);5架E-2C預警機,總費用4億~5億美元;5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總費用超過5億美元;11架MH-60R直升機,總費用8億~9億美元。粗粗算下來,整艘航母的艦載機總費用要超過航母本身的建造費用。如果再加上編隊屬艦的耗費,整個航母編隊的全部費用將在200億美元左右。按照全壽命期5~8倍來計算,整個航母「一生」的全部費用將超過1000億美元。中小國家是無法承擔如此高額的航母開支的。
第三,航母的規模也取決於國家、軍隊及海軍高層領導人的偏好與決心。1949年5月,狂熱支持轟炸機的美國時任國防部長約翰遜,毅然決定停止建造開工僅5天的「合眾國」號大型航母,省下的經費用來購買B-36重型轟炸機。一批海軍將領公開批評這位國防部長,但依然沒能阻止住航母的停建。蘇聯時期,赫魯曉夫竭力反對建造航母,而極力倡導發展戰略火箭軍,認為航母只是核武器的「海上活靶子」,從而導致蘇聯航母發展進程落後20多年,直到1967年12月,「莫斯科」號直升機母艦才加入蘇聯海軍現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