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亞洲經濟報報道,韓國社會最近出現了一種聲音,批評部分外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漠視社會貢獻,只顧盈利的行為。
據悉,這些企業通過高額分紅把在韓國市場獲得的高額盈利帶到了海外,而在稅收、捐款等社會貢獻方面卻一直採取逃避態度。
韓國市民團體和專家認為,外國企業在韓國市場獲得了高額盈利,理所當然地應將收入的一部分回饋給社會,這是社會成員的責任。
▲在韓國市場盈利不高?
8日根據業界的消息,外匯銀行的大股東LongStar獲得了4969億韓元的高額紅利後,外界擔心外匯銀行很有可能只剩下一個空殼而已。
LongStar2003年收購外匯銀行後,獲得的分紅累計有1.7萬億韓元。但是對於外匯銀行日益下降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卻視而不聞。目前LongStar的分紅占純利潤的45%,為了提升競爭力,韓國金融當局建議將分紅減到30%,但LongStar卻充耳不聞。
為了減少費用,SC第一銀行今年有27家支行停止了營業,但卻向英國本社送去了1000億韓元的分紅。工會表示英國本社拿走的錢可能更多。而金融當局也揭發,SC第一銀行將通過不法貸款獲得的純利偷偷地送到了英國本社。
BAT韓國則表示在韓國市場的收入一分也沒有剩。
雖然韓國百姓飽受高物價痛苦,但BAT韓國以業績惡化為由,最近將每盒煙的價格上調了200韓元。
據悉,在慶尚南道泗川工廠生產的香煙,並不直接通過BAT韓國銷售,而是直接賣給荷蘭的公司。泗川工廠以每盒2300韓元的價格賣給荷蘭公司,荷蘭公司再以每盒5800韓元的價格賣給BAT韓國。換句話說,就是公司以低價買入再以高價賣出,從而創出盈利。
BAT韓國去年上交的法人稅為46億韓元,而這是和其差不多份額的菲利普.莫裡斯公司的十分之一。剩下的122億韓元純利並沒有留在韓國,而是通過分紅流到了海外。
另外,消費者在海外使用信用卡時,國際信用卡公司收取的使用費,也是將收入轉到海外的一種手段。
外匯危機後,由於信用卡使用額急增,最近10年韓國消費者、信用卡公司向Visa、萬事達等國際信用卡公司支付的使用費就超過了1萬億韓元。最近BC信用卡為了減少消費者手續費,決定和其他外國公司合作,但卻被Visa認為是違約,被判交付巨額違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