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社會貢獻
問題是外國公司不僅將收入轉移到海外,他們在社會貢獻上也表現得極為吝嗇。
煙草業由於危害到了人們的健康,受到一致批評,因此無論在哪個國家,在福利、社會貢獻上捐款都很多。韓國企業KT&G去年就向社會捐獻了600億韓元的捐款。但是BAT韓國去年的捐款不過3億韓元。韓國菲利普.莫裡斯去年則一分也沒有捐獻,去年其純利潤接近1000億韓元。
路易威登、古奇等奢侈品去年捐獻了數千萬韓元,但是這些品牌一個商品的售價就在1000萬韓元以上,因此這個數目的捐款實在是微乎其微。
外國銀行在韓國的收入一般在數千億韓元或一萬億韓元以上,但在社會捐款上也是極為吝嗇。去年LongStar獲得外匯銀行5000億韓元的分紅,但外匯銀行去年的社會捐款卻只有213億韓元。花旗銀行只捐了79億韓元,在商業銀行中是最少的。
而外國生命保險公司則一致不參與由業界共同運營的社會貢獻財團。幫助罕見疾病患者、老人癡呆症患者雖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事,但ING、AIA、ACE生命等外國生命保險公司都在拖延。
其最大的問題是外國金融機構不願履行相關的公共職能。
去年3月,金融當局為了減少市民利息負擔,要求商業銀行下調住宅擔保貸款利息,但部分外國銀行卻一直消極抵制。另外,外國銀行偏愛做風險較低的家庭貸款,不願貸款給中小企業。
今年為了處理房地產項目融資(PF)不實證券問題,韓國政府建立了壞賬銀行,但是SC第一、花旗、HSBC等外國銀行都拒絕參加。韓國輿論認為市民將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存到銀行,而銀行卻只顧自己的盈利,因而受到社會指責。
金融監督院有關人士表示,外國銀行想要擺脫危機,就應該向公共基金投入。不要讓市民覺得銀行在困難時只想到市民的稅金,而在市民生活艱難時卻不願分擔痛苦。事實上第一銀行在外匯危機後,經營一度陷入困境,但從公共基金獲17萬億韓元支持後,營業已漸入正軌。
現代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本部長俞炳奎表示,希望在韓外國企業不要一味追求收益,而對社會貢獻漠不關心。如果想在韓國創利,首先應對社會有所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