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已經永遠失去?
無論怎樣,這份小報的消失,帶來的後果就是一部分讀者要改變一下習慣,去重新尋找替代品。但是從司法程序看,梅鐸旗下的報紙侵犯了個人信息,干預了司法進程,的確是違法的。以前,英國媒體習慣於竊聽「名人隱私」,現在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大眾隱私權的保護在敞開大門,預計,一場保護普通大眾隱私權的浪潮要從英國掀起,並迅速傳播至全球範圍內。
復旦大學新聞系教授李良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涉及面較廣,已經不單純是侵犯名人隱私權,範圍已經擴大至普通老百姓的隱私權,預計這一案件將掀起全球範圍內一場保護隱私權的風波。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丁柏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講,《世界新聞報》黯然退場的導火索是因為其觸犯了「兩道」底線,一是新聞倫理道德底線,另一個是法律底線。這給中國媒體及從業人員的警示意義在於,同行競爭再激烈,以上兩道底線決不能觸犯,否則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抨擊,甚至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責備,如果沒有良心和良知,肯定無法從事新聞工作。他認為,中國已經出現了類似的極少數從業者和媒體,他們與《世界新聞報》有著相似的做法和表現,這種行為是危險的,我們應該從個案中吸取教訓,要建立「自律觀」。
李良榮表示,新媒體產生後,傳統媒體生存壓力較大,各類媒體之間競爭尤其激烈。作為媒體工作者,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當下,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不能為了提前出名或完成任務而鋌而走險。在中國,媒體敗訴率很高,吃虧的往往是記者。在西方國家,媒體敗訴率較低,美國的敗訴率僅為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