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態度務實: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他作為行政長官,一直以務實的態度推動施政,聽取民意。(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
行政長官答問會開場發言
以下是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日(七月十五日)下午於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的開場發言:
主席先生、各位議員:
今日我主要會講近日兩個熱門話題:一個是政府管治,另一個是房屋問題。
對於管治問題,這幾年我有些體會,可以同大家分享。九七回歸之後實現港人治港,市民民主意識高漲,更加關注公共事務、政府決策及政治議題。而香港政治制度是按《基本法》沿用的行政主導體制,行政與立法之間存在設計上互相制衡的基本緊張關係;議會內一方面政黨林立,另一方面政府亦要尋求穩定的支持力量,去推動施政。所以,民意成為政黨和政府重要的決策座標。
但民意是會變動的,會受環境因素、傳媒取向及意見領袖影響。有人認為只要聽從政黨及議會行事便可以,但我認為不能以偏蓋全。香港是一個自由開放、利益多元的社會,政府決策需要因時制宜,平衡各方利益,而利益亦涉及當下的利益,以及社會整體長遠的利益。作為負責任政府,必須在矛盾之間,尋求出路,既解決當前問題,亦同時保障長遠、整體的社會利益。
當政府作出決策之後,認為自己利益受損的人可能會繼續反對,甚至訴諸各種激烈行動宣洩不滿,而支持意見又未必可以反映在輿論當中。加上選舉年來臨,政黨面對各級選舉,行政與立法之間出現更大的張力,這是不可避免的。
有時政策出台前政府和立法會議員,就算有很多年的政治經驗,亦未必能準確評估民意變化,政府決策後所面對的不確定性,亦因這樣往往更大,好多時提出之後,仍然要按最新的民情民意作修訂才得到立法會通過。這是政府今日面對的政治現實,亦是所有民主政府面對的政治現實。一方面,政府當然會繼續努力確保政策出台前,思慮盡量周全。但與此同時,決策要盡量貼近民意,反映民情,就再難以強求政策推出後每次可以原封不動,在議會通過,付諸實行,這亦是艱巨的工作。政府必須時刻警醒,保持適當的彈性,與社會同呼吸、共前進。
我作為行政長官,一直以務實的態度去推動施政,聽取民意,這是面對現實,目標為本。
至於最近關於堵塞議員任意請辭漏洞的安排,政府正準備好發出諮詢文件,我們會認真聆聽不同黨派、議員及社會團體個別的意見,為堵塞漏洞尋找出社會公眾可接受的方法。
在民生問題上,「樓價貴,置業難」是核心社會矛盾,近年市民的怨氣亦與此特別有關。回歸以來,房屋問題的而且確是折騰香港人,事關重大,我一直不敢掉以輕心。亞洲金融風暴後,多年來樓市低迷,置業人士變成負資產,這是香港中產階層痛苦的集體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