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學者:美不會成東南亞代言人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18]    我要評論

 其次,英法兩國代表把這個次要對像送給渴望土地的侵略者,是為了換取短暫的和平。

 而且,在戰後擔任英國首相期間,丘吉爾曾堅持認為,「談個沒完總比打個沒完好」。用「慕尼黑」來概括國際爭議可能過於簡單化,而且具有誤導性。對華盛頓來說,是談個沒完更好,還是代表東南亞友好國家政府對付北京的時間已經到了?

 第三,西方國家犧牲了第三方的重要利益卻沒有徵求它的意見。假如「慕尼黑」的比喻恰當的話,那麼美國和中國就會在不徵得東南亞國家同意的情況下決定南中國海的未來。假如奧巴馬扮演的是張伯倫(1938年慕尼黑會議時的英國首相)的角色,那麼他就會愚蠢地鼓動中國向亞洲國家政府索取新的讓步。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馨瑶
人民日報:不講道義的實用主義小算盤有損美國大國地位      [2011-07-18]
女足世盃 日本點殺美國首奪冠      [2011-07-18]
美國或向債權國轉嫁債務風險      [2011-07-17]
分析稱美印核協議美方或白費力      [2011-07-17]
中國專家:美國還是那個美國      [2011-07-17]
標普警告或將下調美國信用評級      [2011-07-15]
穆迪警告美國最高評級恐不保      [2011-07-15]
美發佈首份網絡空間行動戰略      [2011-07-15]
大公國際:美國國家信用臨降級      [2011-07-14]
英媒:中國太空監控接近美國      [20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