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麼選擇責怪神靈和抱怨我們的不幸,要麼我們出面迎戰並訓練下一代籃球天才。」籃球評論員、原國家隊隊員張衛平在姚明退役前如是說。
談到培養中國男籃的下一代,姚明20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後改造上海男籃,我會首先改進訓練方式,不僅重視外在的東西,更注重內在素質的培養。一名偉大的運動員,他的思路是否開闊,非常關鍵:溝通能力、緩解壓力的能力等等。我們不能再沿襲訓練場、澡堂、宿舍、食堂四點一線的軌跡。」
姚明之言讓人深思:竭澤而漁、唯身高馬首是瞻的選材模式,是否值得商榷?體育、教育兩部門是否應該聯手?好大喜功、錦標主義的體育政績觀是否應該改變?同中國足球相似,中國籃球到了該重新審視青訓體系、釐清人才培養思路的時候了!
也可以說,姚明的退出意味著中國隊再難搭建起中鋒體繫了,但中國籃球可以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丟失的東西再拾起來。「小、快、靈、准」,它們曾是中國籃球的立身之本,後來卻被漸漸遺忘,尤其在出現姚明之後。
中國是體育大國,籃球人才其實很多,但球員的潛力並未被真正挖掘出來。若能及時改進選材方向、優化青少年人才培養模式,夯實根基,相信中國男籃會經歷浴火重生,會有衝擊世界大賽排行榜前列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