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認為,中國軍工業目前為之奮鬥的第三個層次的技術創新是成分創新,目的是提升現有武器裝備平台的整體效能。雖然中國現在還不能研製世界級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在微處理領域的能力依舊相對薄弱,但是今年1月11日第5代隱形殲擊機殲-20的成功首飛還是令舉世震驚,標誌著中國軍工業完成了突破性的創新變革。當然,總體來說,殲-20的創新水平並不是特別高。
張太銘指出,中國國防工業自20世紀末創新改革以來取得的另外一項重大成果是理順了軍工產品生產組織關係。此前中國國防工業沿用前蘇聯模式,致使武器裝備研發和生產環節脫節。科研部門研發設計出一種產品後,由工業部門,包括國防科工委指定軍工企業生產,儘管許多接到訂單的工廠根本沒有直接參與相應項目的研發。中國軍政領導層意識到,這種做法雖然對國防工業企業較為有利,但對提升軍隊裝備水平並不有利,因此決定大膽改革,確保軍方作為使用者在國防產品的生產監督中發揮核心作用,促使軍工企業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加大產品現代化升級換代力度,從而促進了中國國防工業的迅速發展。以相關產品創新專利申請數量為例,1998年中國僅申請了313項專利,而在2008年就已增至11000項,到2010年則高達15000項。相比之下,印度國防工業的今天就是中國國防工業1998年時的昨天,研發與生產脫節,軍方缺少相關產品研發和生產的發言權。因此中國軍事工業創新發展的成功模式完全值得印度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