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未來產值可達數百億
廣東仍缺核心競爭力
郭樹人介紹,目前,全球只有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的伽利略和中國的北斗四個系統,日本、印度也在建自己的導航系統,但還沒有形成系統。在四大全球系統中,美國的GPS遙遙領先;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精度較高,但目前遭遇資金困境;歐洲的伽利略正在恢復建設中,其進度比中國慢,目前僅有兩顆試驗性衛星在太空運行。預計到2020年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建成後,能在市場排到第二位。
美國的GPS的確已經覆蓋了各個領域和個人用戶,但中國的市場很大,而且還沒有充分開發,這就給北斗系統留下時間和空間。
曹沖介紹說,去年年初,為打破美國GPS的壟斷,俄羅斯政府規定在俄羅斯境內銷售的導航儀必須加裝用俄產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同時進口GPS導航儀的關稅提高至25%。目前,俄羅斯國內已有23%的飛機、87%的船隻和80%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自己的導航系統,莫斯科公交車將於年底前全部安裝格洛納斯導航儀。「我認為,在國家核心的行業、領域,也必須用我們自主的北斗導航系統。」曹沖說,「因為你用別人的導航系統,如果有一天外國機構有意關閉或者降低導航定位精度,就有可能危及自身安全。」
GPS發展到現在,每年產值已達數百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可達到4000億美元。同樣地,北斗系統也可以帶動數百億元人民幣產值。曹沖介紹,芯片、板卡占導航設備價值的50%—65%。未來在北斗二代組網之後,兼容北斗二代的GPS芯片將占衛星導航芯片市場的30%以上,因而與北斗二代相關的芯片與模塊的製造產業就能產生約7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面對龐大的市場,作為導航設備產業大省,廣東的廠家準備好了麼?
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彥指出,廣東省衛星導航芯片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尚跟不上整機製造業發展的步伐,面上紅火的導航接收設備缺少「中國芯」、「廣東芯」。
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基地,廣東涉及導航、定位的相關企業超過400家,產品產值約佔全國60%,應用產值約佔全國30%。在北斗系統的民用產業化過程中,廣東具有無可比擬的產業優勢。然而,在高端人才、技術研發能力、產業管理和規劃等方面還較欠缺。
劉彥分析,目前廣東從事衛星導航接收終端生產的企業有300多家,占省內相關企業總數的80.5%,顯示出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的問題。除了電子地圖數據採集和編製行業受國家法律保護,外國廠家無法涉足外,其他核心的芯片、模塊基本上都來自國外。從系統競爭的觀點看,廣東的導航產業做的是全球產業鏈的中下游,大量的中小企業重複投資,缺乏核心競爭力。
劉彥說,要與GPS競爭,需要做強行業,做出龍頭企業。北斗系統應用發展的初期,首先要有市場,通過政府出台政策牽引,可以創造一部分行業需求給北斗系統,但是再往後發展,就要靠有競爭力的產品。
相關鏈接
已經建立的衛星導航系統
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GPS是目前唯一覆蓋全球的系統,由美國政府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研製,並於1994年全面建成。GPS信號分為民用的標準定位服務和軍用的精確定位服務兩類,民用定位精確度在10米左右,軍用精度在10米以內。
俄羅斯格洛納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目前只覆蓋俄羅斯境內,精度為6米,未來兩三年內可精確到1至2米。格洛納斯系統計劃在年底前組網完畢,目前,俄羅斯許多戰機和艦艇都使用了「雙G(GPS/GLONASS)系統」。
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目前只覆蓋中國境內,是中國自行研製開發的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CNSS),是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目前已經發射了9顆衛星,計劃於2012年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擴充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正在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
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歐盟在1999年初正式推出「伽利略」計劃,部署新一代定位衛星。該方案由27顆運行衛星和3顆預備衛星組成,可以覆蓋全球,位置精度達數米,亦可與美國的GPS系統兼容,總投資為35億歐元。
日本准天頂衛星系統(QZSS):服務只覆蓋於東亞地區,預計由3顆衛星組成,但目前只發射了一號機「導引號」。2012年全部發射完成後,將形成全時段覆蓋,為日本軍事機構和企業提供導航服務。
印度靜地軌道增強導航系統(GAGAN):今年5月21日,搭載印度首個GAGAN導航系統的GSAT-8通訊衛星在法屬圭亞那的庫魯發射場成功升空。這是首個成功發射的印度靜地軌道增強導航系統,它將被用於印度次大陸和周邊地區的航空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