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05年以來的煤炭漲價週期,使鄂爾多斯、神木一帶的民間財富迅速聚集,在主流金融機構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金融需求情況下,當地民間借貸市場風生水起。
由於大量民間資金投向能源和地產,鄂爾多斯一帶的民間借貸變成了「雙刃劍」:巨量的民間融資在推動能源、房地產等行業興旺發展的同時,也為未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隱憂。
鄂爾多斯式資金迴圈中有兩個關鍵因素:充裕的資金以及高回報甚至暴利的項目。但是,如果國家對資源開採加徵重稅,或者經濟下行導致煤炭價格深幅下調,必將對當地民間借貸資金鏈條產生較大衝擊。
眾多民間資金湧入房地產導致的泡沫風險更是不可小視。按照鄂爾多斯目前房地產開發速度,再過幾年當地人將至少擁有人均10套以上的房子。該市還隨處可見耗資數億、數十億打造的豪華新城和高檔小區,開盤即銷售一空,但卻是幾乎無人居住的「鬼城」。
去年以來鄂爾多斯「石小紅案」和包頭「金利斌案」,為當地民間借貸的發展與監管蒙上陰影。如何管理和疏導日益龐大的民間借貸市場,如何推進民間金融「陽光化」生存,化解金融風險,已不再是一個局限於鄂爾多斯、神木的地區性困惑,而是一個更大範圍、更為宏觀層面上亟待破解的課題。
能源「黑金」催生民間借貸繁盛
從幾千米的高空俯瞰,逶迤數千里的黃河「幾字架」下,處處是連綿不絕的沙漠和黃土坡,僅有稀疏的植被點綴其間。而在這些為數不多的綠洲上,正橫臥著鄂爾多斯、榆林等新興能源城市。
2000年國務院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2005年以來煤炭價格暴漲……十年間,這塊被陜北著名作家路遙形容為「千溝萬壑的黃土地」下,煤炭、天然氣等能源被源源不斷地開採出來,置換而來的財富誕生了一批「能源驅動型城市」。
鄂爾多斯,當地人有「揚(羊)、眉(煤)、吐(土)、氣」一說,意指當地羊絨、煤、稀土、天然氣四大優勢產業。迅速累積的財富,讓這個城市在異軍突起,一躍成為內蒙古最富有的城市,人均GDP直逼香港,當地一些居民「開著路虎去放羊」。陜西北部的神木縣,緊鄰中國最大的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神府東勝煤田,亦有「中國科威特」之稱,2010年該縣GDP躋身全國百強縣的第44名。
豐富的能源「黑金」帶來財富增長催生了當地的民間借貸市場的繁榮。
來自四川的王顯(化名)在鄂爾多斯經營一家餐館,去年還通過地下錢莊放款,月息2分,而在今年,儘管民間借貸的月息已經漲至3分以上,但已經不敢再放了,除有當地監管部門風險提示外,更多是意識到「高處不勝寒」的風險。
行走在鄂爾多斯東勝區,一棟棟氣派的高層建築以「XX投資集團」、「XX投資大廈」命名——這些大多是發家與煤炭開採的企業成立的投資公司,與這些財大氣粗的投資大廈相比,註冊資金量更小、門檻更低的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投資擔保公司更是遍佈該市的街頭巷尾。
在鄂爾多斯市東街通九大廈11層,儘管成立於去年4月的億恆小額貸款公司並不起眼,但仍賓客盈門。而在陜北神木縣城最繁華的街道兩側,密佈的不是雜貨店或小髮廊之類的小商業,而是上千家鱗次櫛比掛牌和未掛牌的投資公司。
在主流金融難以滿足的情況下,當地大量的中小企業、商戶以及個人,正是借助這些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民間借貸機構,籌措到急需的資金。這些地下湧動的鉅額資金,如同流動的血液,融入了當地人的經濟生活中。
今年四、五月間,來自天津的高和投資機構在深入鄂爾多斯、陜北神木等地調研後發現,當地民間資本已形成一套相當完整和初具規模的民間借貸體系,甚至可以與當地銀行體系分庭抗禮。
由於民間借貸具有相當的隱蔽性,目前還沒有一個相對權威的數字。不過,據當地一位權威人士保守估計,鄂爾多斯民間借貸資本至少在2000億元以上,神木地區民間借貸資金規模超過350億元,而民間資本主要來源於當地造福能力最強的煤礦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