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差別:全力「保增幅」,加緊「調結構」
下半年經濟增速如何變化?部分地區「高歌猛勁」的勢頭暫時遏制後,「保增幅」心態是否會反而愈演愈烈?一些告別「高增長」的地區能否進一步打開「調結構」的空間?
記者採訪發現,許多地區增速放緩的同時,傳統發展方式的慣性依然突出,值得警惕。
——「投資依賴」的增長態勢突出。內地某省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出現小幅回落。而省政府和省內各地市則已簽訂責任狀,規定省長和10多個地級市的市長今年將共同完成「十大產業」900多億元的投資額。該省發改委的人士直言:「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沒有投資就沒有GDP和財政收入。」
——「三高」行業「逆勢」活躍。環保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高耗能行業增速呈上升趨勢,1-4月氨氮和氮氧化物兩項新增污染物減排形勢不容樂觀。相關數據還顯示,雲南、江西、福建、內蒙古、重慶和青海這六個省區市上半年經濟增速出現0.7%-2.1%的降幅,但其建材、冶金、化工、有色四大高耗能行業的用電量增長卻均在15%以上,最高的雲南高達26%。
——「偽新興」產業苗頭顯露。重慶市經濟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今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新一輪高潮,各地投資增幅趨於高位,但許多地方並沒有在技術上取得實際突破,引進和發展的仍是較為落後的產業環節,這將反而加大未來產業結構調整的難度。
雖然中央確定今年的增長目標是8%,但大多數地區的目標都是兩位數,有近十個省區市更是提出未來5年「總量翻番」。經濟學家胡鞍鋼指出,有的地方負責人在北京開會講的是「北京話」即「科學發展」,回到地方講的卻是「本地話」即「加快發展」。
然而,一些較早進入轉型發展期的省市,面對增速降低卻相對「淡定」,其在產業結構方面的持續推進值得期待。
「上半年8.4%的增幅,還是高於預期的。」肖林說,「上海接下來重點要在產業結構、城市功能、服務水準等方面不斷提升。」
再如,北京上半年以8%的增長率「敬陪末座」。不過,北京市統計局局長蘇輝說,雖然GDP減速,但全市經濟增長的效益和品質提高。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的信息、商務、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3%、15.6%和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