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蛟龍號完成5千米級海試返航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0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記者4日從「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000米級海試領導小組獲悉,「蛟龍」號在順利完成本次海試全部實驗任務後啟程返航,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預計8月17至18日間抵達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

 「蛟龍」號本次海試共進行了5次下潛,下潛深度分別為:4027米、5057米、5188米、5184米和5180米。期間獲得了大量的視像資料和近底微地形地貌測量數據,檢驗了潛水器在大深度環境下的各項功能指標與作業性能。

 據介紹,「向陽紅09」船7月1日從江陰起航,航渡期間開展了各項安全操作培訓工作,對潛水器進行日常維護與保養。7月16日到達位於東太平洋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預定試驗海區E1區。本次海試共選擇了三個區域作為潛水器下潛的試驗海區,分別為E1、E2和E3區,其中E1為首選區,E2、E3為備選區。到達首選區後,由於海況持續惡劣,無法滿足下潛條件,並且根據氣象預報,在短時間內海況難有好轉,海試現場指揮部決定,將下潛試驗海區調整到E3區進行。

 7月21日,潛水器在位於東太平洋國際海域的E3區實施了第一次下潛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4027米,初步驗證了經過技術改進後的潛水器水下性能,為隨後衝擊5000米深度奠定了基礎。

 7月26日,潛水器在E3區開展了第二次下潛試驗,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關,最大下潛深度達5057米,並在水下完成了多次坐底,開展了水下照相和攝像。

 7月28日,潛水器在位於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的E2試驗海區進行了第三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5188米。潛水器坐底作業時間長達210分鐘,共進行了海底照相、攝像、地形地貌測量及取樣等作業,獲取了近底精細地形資料。

 7月30日和8月1日,到達中國大洋協會勘探合同區E1區後,潛水器分別進行了第四、五次下潛任務,開展了生物、微生物、沉積物、多金屬結核取樣,兩次在海底成功布放標誌物,進一步驗證了潛水器在大深度條件下的作業性能和穩定性。

      責任編輯:磬添
蛟龍號完成5千米級第5次下潛      [2011-08-02]
蛟龍第5次作業採集到珍貴標本      [2011-08-02]
蛟龍號探秘:艙內上廁所不便      [2011-08-02]
「蛟龍號」進行第五次下潛試驗      [2011-08-01]
蛟龍號在海底布放中國龍木雕      [2011-07-31]
蛟龍號明年將首赴南海進行科考      [2011-07-30]
蛟龍號第三次深潛再創紀錄      [2011-07-28]
外媒聚焦蛟龍號 日再提華威脅      [2011-07-27]
蛟龍號破5千米海深 可達70%海底      [2011-07-26]
蛟龍號海試成功 可達逾7成海底      [201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