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蛟龍號明年將首赴南海進行科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按照目前計劃,「蛟龍號」將直接用來獲取「可燃冰」樣品。

【文匯網訊】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7月底,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成功突破5000米海深,刷新了2010年創下的3759米紀錄。根據每次潛深遞增20%的計劃,它將於2012年衝擊7000米設計深度。

在不斷創造深潛紀錄之外,它又能給中國人帶來何種實際利益?

《瞭望東方週刊》獲悉,2012年3至5月,「蛟龍號」有望赴南海第一次正式執行勘探考察任務。

這個預算達到1.5億元人民幣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希望揭示南海的深海過程及其演變,進而探討南海深海過程演變的資源與環境效應。

「蛟龍號」很有可能直接用來獲取激動人心的「可燃冰」樣品。

「早在1999年,許多科研人員就曾討論要用我國自行設計的潛水器進行科研,一等就是十幾年。如今我的鬢角已生白髮,終於迎來了『蛟龍號』。」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懷陽教授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揭開南海之謎

2011年5月,「南海深海過程演變」重大研究計劃辦公室正式向主持「蛟龍號」項目的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和科技部遞交申請。他們希望結合2012年和2013年「蛟龍號」的進一步試驗,以該項目的科學目標為主題,在南海開展深潛科考,對南海深部過程進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現場探測工作。

「南海深海過程演變」計劃從2011年起,用8年時間探測深海海盆,「研究整個南海海底的發展演化規律,為中國在南海海域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參與該項目的周懷陽說。

「完成全部海試後的『蛟龍號』,將為這一海洋科研提供極大的便利。」領銜這一項目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南海深海面積達到350萬平方公里。對地質學家們而言,它作為西太平洋最大的一個邊緣海,規模小、年齡新,其研究深部過程的條件比太平洋和大西洋都要優越。

更為重要的是,2006年在這裡發現豐富的海底天然氣,2007年又發現被稱為「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

目前,中國的許多部門都在展開南海研究項目。比如國土資源部系統的「海洋地質保障工程」、中國海油的深海石油勘探計劃、科技部的深海高技術發展專項等等。

「南海深海過程演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關於南海預算最大的一個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信息顯示,2010年立項、從2011年初即實施的項目中有46項與南海有關,涉及南海底部天然氣水合物分解釋放甲烷、地幔及轉換帶結構、晚新生代中層深層水演變、環流結構、深海沉澱物、自生礦物及碳氧硫同位素記錄等多個領域。

周懷陽介紹說,「南海深海過程演變」具體研究南海構造演化、沉積動力學、生物地球化學三方面。

正如大陸一樣,海底板塊的運動是成就海洋基本框架的根本原因。在海底擴張、熔岩溢出形成火山鏈、板塊俯衝消減這一系列運動中,海底擴張最為基礎。

目前有關南海海底擴張的數據主要來自70年代美國的船測資料,它顯示南海形成於距今320萬年至1600萬年之間。一直到1999年,鑽探才取得了距今3300萬年的沉積記錄。但是,中外科學家們始終無法瞭解南海海底擴張的具體情況。

揭示南海形成的演化過程,是探索這一海域所有謎團的基礎。不僅包括海底油氣資源的形成與分佈,還有海底地震及其他重大自然災害的成因與規律。

目前研究海底擴張的途徑之一是瞭解火山熔岩的年齡和成因。一般認為,海底的火山鏈是擴張結束後,熔岩冷卻的產物。因此,取得深海海底的火山岩石標本就非常重要。

到達南海後,「蛟龍號」將利用機械手等作業工具完成保壓取樣和潛鑽取芯等任務,對原位微環境進行現場測量,定點獲取水合物分解形成的碳酸鹽樣品、水樣品、沉積物樣品、生物樣品、岩石樣品,還可以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探測海底的小目標。

這將是「蛟龍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科考之旅。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蘭草風格
蛟龍號第三次深潛再創紀錄      [2011-07-28]
外媒聚焦蛟龍號 日再提華威脅      [2011-07-27]
蛟龍號破5千米海深 可達70%海底      [2011-07-26]
蛟龍號海試成功 可達逾7成海底      [2011-07-26]
蛟龍號今晨1時30分第二次海試      [2011-07-26]
蛟龍號吹響中國進軍深海號角      [2011-07-24]
蛟龍號7000米海試後 將赴南海      [2011-07-22]
媒體稱蛟龍號海試後將赴南海      [2011-07-22]
蛟龍號深潛5000米海試被迫推遲      [2011-07-22]
蛟龍號引外媒臆測或存軍事意義      [201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