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蛟龍號吹響中國進軍深海號角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7-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北京時間2011年7月21日凌晨(當地時間20日),中國載人深潛進行5000米海試,「蛟龍號」成功下潛。今晨5時許,蛟龍號潛水器已達4027米左右,突破去年創下的3759米紀錄。

【文匯網訊】據羊城晚報報道,3759米、4027米、5000米、7000米……

這是一組開創中國載人潛海歷史的數字。短短一年裡,中國「蛟龍號」潛水器,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從零開始,下潛紀錄一破再破,使得我國逐漸邁進深潛技術強國行列。

去年7月13日,在我國南海3759米深處,中國「蛟龍」前無古人地「種」下一面五星紅旗。自此,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第五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稍早前,「蛟龍」在太平洋再刷新深潛紀錄。目前,它正趕赴太平洋深海,展開中國載人深潛的「創紀錄之旅」———海試5000米。此次「蛟龍」將執行大約4次下潛,時間將持續至下月中旬。

在「蛟龍」挑戰5000米級海試背後,將是對70%全球海洋洋底的暢行無阻,如果未來深度目標達到7000米,這個覆蓋率將高達99.8%!

中國「蛟龍」海試屢屢成功,引來全世界的矚目。尤其是,這一切,發生在中國啟動深海勘探開發、東海及南海領土糾紛的背景下。

儘管中國一再表明,「蛟龍」號是為了深海資源研發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需要,但其軍事潛能仍受到亞洲和西方國家的密切關注。有海外媒體直指,「蛟龍」號潛水器可深海截獲敵國機密通信,大大提高解放軍潛艇的大洋行動能力。

7月21日凌晨,「蛟龍」號潛水器在東北太平洋海試區域開始了挑戰5000米深度的第一次下潛試驗,並成功下潛至4027米深海,突破了2010年創下的3759米紀錄。

5000米深度的載人深潛試驗,是對3759米成功的延續,也是對未來衝擊7000米深度最終目標的必經積累。原定於7月22日進行的第二次下潛試驗雖因天氣原因被迫取消,但3天后海況如果好轉,試驗仍將繼續。

擔任海試保障警戒任務的「海洋六號」首席科學家楊勝雄稱,完成本次5000米海試任務後,「海洋六號」還將繼續開展「蛟龍」號7000米海試選區調查,為「蛟龍」號衝擊7000米深度做好準備。

優勢

三大領先技術全是自主研發

在「蛟龍」號誕生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四個國家擁有載人深潛器。這些國家的深潛器最大工作深度為6500米,而「蛟龍」號的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理論上它的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與其他國家的載人深潛器相比,「蛟龍」號有何領先優勢?

對此,「蛟龍」號的總設計師徐芑南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蛟龍」號在技術上有三個領先優勢:一是先進的近底自動航行功能和懸停定位功能,便於目標搜索和定位,在海底自由前後航行;二是高速水聲通信功能,可將水下的語音、圖像、文字等信息實時傳輸到母船上;三是它裝備的充油銀鋅蓄電池容量很強大,可保證水下作業時間。

讓徐芑南驕傲的是,「蛟龍」號是一條地道的「中國龍」。據瞭解,「蛟龍」號是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深海載人潛水器。從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到詳細設計,全部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主完成。總裝聯調和海上試驗也由中國獨立完成。「蛟龍」號的耐壓結構、生命保障、遠程水聲通訊、系統控制等關鍵技術,都是中國技術突破的,只有少許非核心零部件靠進口。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郁文
蛟龍號7000米海試後 將赴南海      [2011-07-22]
媒體稱蛟龍號海試後將赴南海      [2011-07-22]
蛟龍號深潛5000米海試被迫推遲      [2011-07-22]
蛟龍號引外媒臆測或存軍事意義      [2011-07-21]
蛟龍號破紀錄 將衝擊7000米      [2011-07-21]
蛟龍號潛水器載3人順利入水      [2011-07-21]
蛟龍號抵海試區域 將挑戰5千米      [2011-07-16]
日媒:蛟龍號將為中國潛艇開路      [2011-07-16]
媒體解讀蛟龍號潛水器三優勢      [2011-07-09]
總設計師揭秘「中國蛟龍」      [201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