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時間2011年7月21日凌晨(當地時間20日),中國載人深潛進行5000米海試,「蛟龍號」成功下潛。今晨5時許,蛟龍號潛水器已達4027米左右,突破去年創下的3759米紀錄。
著名軍事評論員馬鼎盛接受專訪時表示———
「蛟龍」號證明中國有實力進軍深海
儘管中國一再表示,研究載人深海潛水器的目的是為了科學考察,但這並未能阻擋外界對「蛟龍」號軍事潛能的關注。
7月22日,著名軍事評論員、鳳凰衛視主持人馬鼎盛(見上圖)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應對南海之爭,中國如果沒有開發的能力,收回主權是空談,如今「蛟龍」號向世界證明,中國有向深海進軍的實力。
羊城晚報:中國在深海技術方面起步較晚,但是現在進步這麼快,是由哪些原因決定的?
馬鼎盛:國家需要就產生動力。中國的潛艇,特別是核潛艇是比較拿得出手的。當年經濟極端困難時期,毛澤東下決心:「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羊城晚報:外媒猜測,「蛟龍」號能為中國武裝部隊和國家安全機構執行關鍵的任務,其中包括打入外國海上光纖通信電纜以攔截外交和商業機密,找到消失的核武器和導彈,以及繪製高精度海床地圖以協助中國日益強大的潛艇艦隊的行動。你如何評價「蛟龍」號的軍事潛能?
馬鼎盛:「蛟龍」號能深潛海底,能承受700個大氣壓,這個比較困難,全世界好像只有美英法日能做到,俄羅斯都不行,中國在這方面看來是有突破。再有一個就是通訊遙控,電子方面,通過幾千米的海水可以進行通訊。機械方面,可以遙控。這些都可以用在軍事上。
羊城晚報:有媒體說中國完成了7000米海試之後,就可能奔赴南海展開「真正行動」。你怎麼理解?
馬鼎盛:現在中國仍在試驗階段,但是它有向海洋進軍、遠海進軍、深海進軍的實力。這也是一個國家的戰略。這其中有經濟原因,也可能有軍事原因。
經濟原因應該是海底勘測油氣田和礦產,或者鋪設需要的海底光纖或者電纜,這是民用的。如果是軍用的也是同樣道理:或者是為了保護海底基地,或者是在核潛艇經過的地方做一些偵測,或者找核潛艇航道。
羊城晚報:當前南海形勢複雜,你覺得中國選擇在這個時候進行5000米級海試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
馬鼎盛:有什麼力量打什麼仗。「蛟龍」號在這個時候海試,倒不是迫於外部壓力,周邊各國早已聯合歐美先進國家動手開發了,而且已經得利。美國是長期在中國近海行動的,現在中國要開始恢復它在遠海深海地區的活動。
羊城晚報:目前來講,中國深潛的技術有沒有可能跟美國抗衡?
馬鼎盛:對峙和對抗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外交政策。現在中國已經有一定的力量,但不是說要強硬,而是要保護國家的合法權益,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外交方針。
羊城晚報:如果在南海發生潛艇戰,你覺得解放軍會有優勢嗎?
馬鼎盛:不會有潛艇戰。在冷戰時期,前蘇聯和美國的潛艇,包括核潛艇在大洋上都發生過互相追逐,但是不會開火。不過,海底碰撞極容易發生,因為各國潛艇在海底都是靜音狀態,那就很可能是看不到彼此的。所以說,在深海角逐是相當危險的,大家也要有這個思想準備,但也不會一碰到就升級為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