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城市規劃爆炸式增長卻缺少有效評估和監管,「換一屆政府換一張規劃圖」,一些出自外國設計師之手的標誌性建築破壞了城市空間和形象,品牌營銷上演「暴發戶附庸風雅」的鬧劇——這些正在成為當前國內許多城市建設的文化「通病」。
由教育部《中國都市化進程年度報告》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都市文化與傳播研究院主持完成的《2011中國都市化進程報告》近日在上海發佈。報告指出,城市規劃的「過度化」、城市品牌的「低俗化」與都市主體的「離心化」,正日益演化為影響和制約中國都市化進程的三大問題。
「富饒的貧困」
規劃熱引來新的大拆大建
上海交大都市文化與傳播研究院院長劉士林教授表示,「規劃缺乏」和「亂規劃」曾是影響中國城市發展的主要矛盾,「規劃跟著項目走」和「根據投資需要調整和修編」,對很多城市已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與損失。最大的後遺症是城市空間形態的同質化和城市經濟功能的批量複製。新世紀以來,規劃意識大大強化,但受中國城市綜合素質和發展水平的局限,加上實際操作中換得太快、操之過急,「換一屆政府換一張規劃圖」和各種雷人「規劃」頻繁出台,中國城市正迅速地由「規劃不足」走向「規劃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