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城市規劃在爆炸式地增長,在論證、編製、出台和實施過程中卻缺乏有效的評估和監管程序,眾多規劃不但沒有引導城市走向「理性的增長」,反使城市頻繁陷入新一輪的「大拆大建」,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並深度干擾了城市空間的自然演化與歷史延續,其危害呈幾何級數地增長。據悉,成都新上項目、傾資40億打造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使原建於2007年的老園僅僅3年就棄之不用。
劉士林將這種「規劃過度」稱為「富裕的貧困」,認為規劃不足或不科學固不足取,「過度規劃」一樣也會影響城市的健康發展。表面上很繁榮的規劃並未從根本上改變以「產業同質競爭、項目重複建設、空間批量生產」為主要特徵的城市粗放發展模式,反而淪落成為吸引眼球的城市形象炒作、政績工程的工具。各種「雷人」規劃層出不窮。各城市規劃內容雷同、相互因襲,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似曾相識的文化產業園區、市民廣場、商業一條街、名勝風景旅遊區、城市標誌性建築等。
「折騰城市」遊戲
文化建設低俗雷人缺創意
眼下,很多城市群都提出了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大致相同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將在城市之間形成更大規模的結構趨同和同質競爭。這與城市群的本義——建立區域內合理的層級分工體系及解決單體城市間的惡性競爭——背道而馳。
「在很大程度上,文化產業已成為『折騰城市』的新遊戲。」劉士林這樣說。
國內不少城市試圖改變「物質發達而文化簡陋」現狀,在文化建設上乞靈於「幹一件文化大事」,但因缺少了深層、長期的文化精神積澱,時常上演「暴發戶附庸風雅」的鬧劇。
建標誌性建築是其中一件。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近年來的一些標誌性建築,大都出自國外設計師之手。由於意識形態、文化傳統、藝術觀念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一些「洋氣十足」的標誌性建築本想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實際上卻日益嚴重地破壞著寶貴的城市空間和形象。「這種戰略在智力與審美水平上,與一個一心追逐LV包的小女孩並無本質差別!」專家總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