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評級何能「一語驚天下」?
為何對一個大國經濟體的信用評價變動能引發如此「軒然大波」?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何在?
「三大評級機構對全球經濟的深刻影響進一步說明,誠信是經濟生活的基石,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尤其是在金融領域、虛擬經濟領域,『信用話語權』有著決定性作用。」上海市徵信辦信用管理處處長胡愛軍說。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其中因產品質量低劣造成各種損失達到2000億元。
信用的特殊功能催生了信用服務業。以信用評級行業為例。該行業最初產生於20世紀初期的美國。1902年,穆迪公司的創始人約翰·穆迪開始對當時發行的鐵路債券進行評級,後來延伸到各種金融產品及各種評估對象。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產品和衍生品越來越豐富,信用評級的「看門人」作用也日益凸顯。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總裁關建中評價說,此次標普降級引發的全球市場動盪,顯示了當今信用社會對評級的高度依賴,也再次證明評級的影響力和掌握國際評級話語權的重要性。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向松祚說,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實質就是評級機構對中央政府作為債務人履行償債責任的信用意願與信用能力的一種判斷,會影響一國借貸利率和匯率形成,與國家金融主權和經濟安全息息相關。
當然,三大評級機構也曾受到質疑。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近日就撰文指出,美國政府不可靠,標普的評級也未必可靠,不能作為投資的依據。「信用評級機構常會犯錯,調低一些投資者對其仍有信心的國家信用評級。標普2002年調降日本信用評級,但9年後的今天,日本仍能夠以低成本自由舉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