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的圍牆」被拓寬,公眾一起加入到信息傳播的隊伍。大家不僅消費新聞和信息,也分享、補充、創造信息與觀點,還會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用意見表達來改變社會現實。在英國騷亂中,既有暴徒和年輕人通過社交網站大肆串聯,短時間內把「鎖定」的商家洗劫完畢;也有幾百名志願者同樣以網絡「閃客」方式,迅速聚集把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微博產生的蝴蝶效應讓人著迷,讓人激動,它神話般地拓展了人們獲知信息的渠道,在提高工作與生活效率的同時,甚至會改變當代人的時間感和空間感」,英國一位科學家如此感慨新媒體的魅力。
不過,新媒體是個矛盾復合體,「充滿著希望,也充滿著失望」。技術平台的虛擬性、無障礙性,網民的匿名性,以及「把關人」機制的弱化等,使言論自由的界限被逐漸泛化,網絡虛假信息、人身攻擊、侵權違法、煽動暴亂等負面言行不斷出現。在更短、更快的傳播規則下,信息傳播呈現新的「偏向」:以有限的篇幅展現事情最激烈、最尖銳的一面,成了吸引眼球的「法寶」,那些負面信息更能在帶著批評的「轉發」中成為焦點話題,並借助「意見領袖」的多級傳播,引發大規模的道德聲討。面對強大的輿論場和群體性意見,個體難免不自覺地選擇從眾與模仿。英國騷亂中,各種慫恿和挑釁性的短信,讓很多年輕人相信別人都在這麼做,那自己也就順便「趁火打劫」一把吧。一個偷竊了一台電視機的女孩在自首後,不解地反問自己「幹嗎要拿那台電視機,家裡不缺電視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