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美國對華外交的重心正在下沉,在原來僅僅強調高層對話和外交溝通的基礎上,越來越重視與社會的交流,與公眾的對話,與草根的共處。拜登的行為試圖向中國老百姓傳遞一個信號,中美兩國的交往無處不在,從政治到經濟,從社會到文化,兩國民眾的生活已經牢牢交織在一起,美國正在走下神壇,走入尋常巷陌,食萬家煙火,著力在中國民眾中營造一個良好的美國形象。
此外,美國外交技巧越來越滲透政治領導人的個人風格,國內選戰技巧、傳播技巧和人際交往技巧正在成為美國對華公共外交的利器。前不久,奧巴馬提名長著一副典型中國人面孔的駱家輝擔任駐華大使,就已經表明其試圖拉近與中國心理距離的意圖。此次拜登訪華又刻意在問政風格和日常生活上與中國對接,更印證了美國外交人格化的走向。在美國政治圈中,拜登早就以重視個人外交而名聲在外,每每出席公共活動,均竭力與所有在場的人握手,始終以一副燦爛的笑臉面對鏡頭,發表演講時的目光極力顧及每一個聽眾,總是繞過主持人給坐在最後一排的聽眾以提問的機會,所有這一切都是拜登贏得國內選戰的絕招,如今正有意無意地在外交中加以展現。
拜登式的魅力攻勢為中國對美外交提出了新的挑戰。從拜登喧賓奪主式的美式幽默,令人感受到預定腳本式的職業外交風格可能已經打了折扣,而領導人個人的問政風格在外交中的影響可能越來越大。在魅力攻勢的時代,要給領導人以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和政治想像空間,不拘泥於正式的外交口徑和遣詞術語。換言之,在魅力外交時代,領導人在首腦外交中除了考慮說什麼,更重要的還得想想怎麼說和怎麼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