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香港政府新聞網8月21日報道,一行十多人的義務工作發展局「社區綜藝服務隊」,每月都來到將軍澳的護養院為長者表演。他們不只為長者帶來歡樂,還送上關心和祝福。
演出時間雖只有個多小時,但節目非常豐富,有時代曲、粵曲、中國舞,還有魔術和小丑演出。
扮小丑娛人又娛己
曾金漢是那位逗人發笑的小丑,亦是「社區綜藝服務隊」的「台柱」。這位退休教師放下教鞭後,全情投入義務工作。他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表示:「現時每星期有3、4天當義工,比退休前更忙。」
「以前為生活而工作,現在做義工能幫助別人。我選擇扮小丑是希望帶給別人歡笑,見到長者面上的笑容,再辛苦也值得。」
每次演出的內容和程序都由義工編排,為提升演出質素,曾金漢跟隊友自費學魔術、雜耍,就是「棟篤笑」也試過。曾金漢說,學習過程並不容易,但每當長者欣賞過後,臉上流露出笑容和報以熱烈的掌聲,他便深深感受到義務工作的可貴之處。
「有一次探訪老人院,我們表演『轉碟』,我將筷子遞給一位長者,上面是隻轉動的碟子,長者見到碟子轉動,竟然開心得流下眼淚,他不相信自己有這種能力。後來聽職員分享,才知道這位長者平時不苟言笑。我能讓他開懷大笑,努力是沒有白費的。」那次經驗令曾金漢畢生難忘。
好拍檔隊友成老友
謝小梅亦是「社區綜藝服務隊」的成員,除了擔任司儀,亦負責演唱粵曲和黃梅調。「長者不會要求我們表演得精彩,但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心,他們很開心,每次見到我們都說︰『你們何時再來呀?多點來吧!』聽到他們這樣說,我們也很高興!」
婚後在家相夫教子廿多年,直到兒子出國升學,謝小梅經朋友介紹當上義工。「起初我不太習慣面對群眾,每次唱歌前也很緊張。記得第一次表演時,我雙手拿著『咪高峰』發抖,活像拿著『籤筒』求籤一樣,成為別人的笑柄!到了現在,情況改善了很多。」
隨著演出經驗增加,謝小梅不再「手震」,隊友亦沒有取笑她,還成為最佳拍檔,一旦表演出亂子,立即會有隊友走出來解窘。謝小梅說,沒有想過到了這個年齡,還能認識到一夥好朋友。
「社區綜藝服務隊」隸屬於義務工作發展局「專才義工網」計劃,現時定期到十多間機構服務,平均每星期演出1-2次。
「專才義工網」計劃集合擁有不同專才技能的義工,11支義工隊涵蓋攝影、社區導遊、支援在囚人士和電腦顧問等服務範疇,今年內還會成立第12支服務隊推廣社區共融信息,鼓勵少數族裔投入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