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4萬座病險水庫存潰壩風險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23]    我要評論

「扯皮」工程

安徽省水利部門一位知情人士證實,正是由於白蓮崖水庫市級配套資金遲遲未能到位,才導致白蓮崖水庫未能通過竣工驗收。而配套資金遲遲未能到位,除了六安市財政緊張之外,還另有隱情。

該知情人士介紹說,六安市有關方面認為,白蓮崖水庫雖然建在六安市境內,但受益卻是六安市境外的下游地區。六安市不但沒有受益,反而因庫區移民而受損,讓六安市拿出真金白銀來配套,顯然不公。

據瞭解,六安市是安徽省唯一的集中連片的貧困市,該市的貧困區域多屬於「老區、山區、庫區、行蓄洪區」,市縣級財政較為緊張,而且需要配套的重點工程較多,導致地方配套資金遲遲未能到位。

安徽省業內人士認為,白蓮崖水庫市級配套資金遲遲未能到位還與項目法人的協調能力有直接關係。因為白蓮崖水庫的項目法人是上市公司安徽水利(600502.SH),白蓮崖水庫建設系純企業行為,對六安市沒有任何行政約束力,六安市不給錢配套,省水利部門也沒辦法。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安徽水利前身是安徽省水利廳所屬的水利開發公司,後分割上市,與省水利廳有血緣關係。所以,安徽水利打報告給省水利廳請求協調解決,省水利廳上報給省主管領導,而主管領導又批轉給了省水利廳,報告轉了一圈又回到了水利廳。

安徽省水利部門有關人士介紹,安徽省水利廳想盡了辦法,也無法勸說六安市拿出配套資金,甚至省政府出面給六安市協調貸款,試圖解決配套資金問題。但六安市也不願貸款,因為貸款最終還是要由六安市財政來償還。

於是,圍繞如何解決白蓮崖水庫市縣地方配套資金問題,省市兩級出現了扯皮現象。

為瞭解具體情況,《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專程趕往六安市採訪有關單位。在六安市宣傳部門的協調下,記者見到了六安市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但該負責人稱並不具體負責白蓮崖水庫的規劃和建設,建議記者去找水利部門瞭解相關情況。

隨後,記者找到六安市水利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達採訪意願,希望該負責人協調知情領導、配合記者採訪。但該負責人支支吾吾,含糊其辭,並不正面回答相關問題。後又稱,主要領導出差不在單位,無法配合記者採訪。

在離開六安市前,記者希望當地宣傳部門協調市政府主管領導接受採訪,但未得到積極回應。直到記者發稿時,也未得到六安市有關方面的採訪回應。

據瞭解,1991年淮河流域遭遇洪災之後,國務院確定了19項治淮骨幹工程,涉及安徽省的有14項,工程總投資約175億元,其中就包括白蓮崖水庫。

2003年,淮河再次遭遇洪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加快淮河治理步伐的重大決策,明確提出用5年時間,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原定於2010年完成的19項治淮骨幹工程建設任務。

隨後,水利部長陳雷在全國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治淮19項骨幹工程建設。於是,水利部把治淮骨幹工程建設作為全國水利建設的重點工作,全力予以推進,成立治淮工程建設督導組,加強了協調、指導、檢查和督促。

與此同時,安徽省委、省政府把以治淮為中心的防洪保安工程列入省政府直接調度的20項重大項目之一,列為全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步階段六大基礎性工程的第一位。

實際上,在2007年—2009年間,水利部先後派出兩批督導組,全面檢查治淮19項骨幹工程建設情況時,就已發現「一些地方配套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致使個別工程施工進度滯後,而無法竣工驗收」等同樣問題。

為進一步推動治淮骨幹工程驗收工作,根據安徽省委、省政府領導指示,2009年11月,安徽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紀冰親率有關處室負責人赴沿淮相關地區督察治淮重點工程掃尾驗收工作時,依然未能解決地方配套資金問題。

2010年1月,安徽省水利廳只得無奈地宣佈,除白蓮崖水庫外,涉及安徽省的其他13項治淮骨幹工程已全部通過竣工驗收。

資金哪來?

早在2007年1月,國家水利部淮委主任錢敏在治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就指出,由於地方配套投資不到位,個別大型水庫除險加固長期不能完工。

當年11月,安徽省人大農工委組成兩個調研組,分別赴亳州、阜陽、六安、蚌埠、宿州、滁州等六市,對治淮和水利重點工程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當年已經下達的治淮工程投資計劃中,全省約有2.1億元的市級配套資金沒有到位,其中蚌埠市5723萬元、亳州市3560萬元、滁州市90萬元、阜陽市5379萬元、淮南市879萬元、六安市5537萬元。

而早在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治淮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幫助協調工程建設中存在問題,如解決治淮資金、土地徵用等施工環境問題。

據瞭解,列入國家計劃的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國家和省、市投資比例為4:3:3;列入省計劃的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省與市縣比例為5:5,地方財政難以承受。

為此,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盡可能從省級財政多解決配套資金,並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狀況,適當調整市縣配套資金的比例。

對於治淮建設,為了確保配套資金落到實處,安徽省政府辦公會作出決定,根據該省淮河流域市縣財政困難的實際情況,治淮骨幹工程建設配套資金由省級承擔70%~80%,市級承擔20%~30%,不要縣級承擔。

事實上,安徽省沿淮地區的阜陽市、六安市等地市歷來是我國洪澇乾旱災害多發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比較滯後,貧困人口比較集中,各級財政都比較困難。加之境內治淮重點工程較多,配套資金數額巨大,造成資金落實困難。

於是,當地在籌資方式上頗動腦筋。據阜陽市副市長劉紹太介紹,2003年淮河再次暴發洪澇災害後,阜陽市政府承諾缺口治淮資金全部請省統借統還。從而保證了災後重建和治淮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另據阜陽市水利局副局長楊宏順介紹,在阜陽市境內的臨淮崗、沙穎河等治淮骨幹工程中,通過商業銀行貸款等方法,積極籌集地方配套資金近1.2億元,順利完成治淮重點工程,實現竣工驗收。

省裡也在想辦法。為確保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安徽省政府明確將病險水庫加固作為民生工程,納入市縣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層層簽訂責任狀,財政部門牽頭成立民生工程協調機構,定期通報民生工程目標完成情況,督促落實地方配套資金。

省水利廳對民生工程目標完成進度較慢的地區進行督辦,制定《安徽省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情況考核辦法》,對責任制落實、建設管理、資金籌措及使用管理、工程進度與驗收、質量與安全等內容嚴格進行考核。

在安徽省水利廳的積極協調下,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等部門大力支持,累計共落實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加固省級配套資金10.1億元,省政府取消了大型水庫市縣配套資金。

針對部分重點小型水庫建設資金不足的情況,安徽省水利廳認真組織調研,按照確保水庫除險的原則,逐庫核實主體工程缺口資金。同時,通過優化設計,最大限度節省投資,同時督促市縣落實配套資金。

目前,安徽省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效益已經顯現,已完工項目基本消除了安全隱患,完善了防洪體系,提高了水資源調控能力。

但未完工項目的結局如何,還是懸念。

帶病運行的「亞洲最大」

1975年8月,在一場由颱風引發的特大暴雨中,河南駐馬店等地區共計60多個水庫相繼發生垮壩潰決,導致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6天,影響運輸46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庫垮壩慘劇,被稱為「七五事件」,又稱「板橋水庫事件」。

建成於1958年的駐馬店市宿鴨湖水庫,就是當年受災的水庫之一,至今已先後5次進行過除險加固。

宿鴨湖水庫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在1978—2010年的32年間,駐馬店出現了15次旱澇災害。以宿鴨湖水庫為例,原本它是亞洲庫容面積最大、堤壩最長的人工平原水庫,1975年8月遭遇特大洪災以後,大量泥沙等雜物衝入水庫,造成水庫河床淤積壅高,現在水庫容量僅相當於設計標準的1/8,汛期攔蓄削峰能力大為弱化,已經起不到對淮河的錯峰調度作用,使淮河的防洪壓力大大增加,沿岸地區的糧食生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由於該水庫已經運行50多年,週期太長,造成各類設施帶病運行,存在一定風險。「宿鴨湖水壩的主體主要採用土石壩,在長期的綜合應力以及地下水作用下在某些地段發生了一定位移,加上一些地質風化等問題,導致壩體產生一些透水裂隙,容易發生滲漏。」駐馬店板橋水庫管理局的工程師張潛告訴記者。

因此,宿鴨湖水庫成為駐馬店病險水庫加固的重點工程,項目資金達2.963億元,駐馬店市政府對其實施輸洩水建築物重建和改造,對大壩加固、壩堤防滲處理等工程,目標是使宿鴨湖水庫真正達到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標準。

記者在宿鴨湖水庫現場看到,工程已經基本完成,當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白蟻防治、10kV動力專線架設、溢洪道五孔洩洪閘墩澆築等工程已經全部完成。

但水庫的很多設備都是幾十年前的,屬於「超齡服役的老兵」,很多先進設備缺錢購置,閘門及啟閉設備超期服役、閘墩碳化,同時寬帶基站、多媒體調度系統、無線用戶終端、遠距離無線用戶終端和數字程控電話交換設備還沒有購置,軟件設施沒有達到要求。

缺錢仍然是一個大的困惑。

「一號文件」落實難

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下發「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興水利、除水害」。

「河南地處中原,是我國唯一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是中國的『糧倉』,也是國人的『廚房』,但是人多地少,河南無論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還是興水利除水害方面,都稱得上是中國的一個縮影。」河南省水利廳鮑龍海調研員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如是感慨。

鮑龍海1980年參加工作,幾乎跑遍了河南所有的水庫。「河南水庫的一個特點是絕大多數水庫修建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受當時財力物力技術等條件限制,水庫普遍存在防洪標準低、質量差、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加上後期維修護養管理跟不上,老化失修嚴重,大多數水庫帶病運行。」

因此,河南在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方面,比其他省份面臨的困難也多。河南省水利廳廳長王仕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河南今年的重點是要加固所有病險水庫,保證資金、技術、人員全部到位。

記者瞭解到,目前河南省水利廳對專項規劃內359座(大型11座、中型58座、小型290座)病險水庫已經全部下達投資計劃,共45.5億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投資27.2億元,省級配套投資10.0億元,占總投資的94%(中央補助資金和省級配套資金到位率100%,市縣兩級配套資金到位5.8億元,到位率69%),累計完成投資41.7億元,佔下達投資計劃的91.6%。

鮑龍海告訴記者,雖然近年來國家對農村水利建設的力度在不斷加大,但地方財政緊張,投資不足問題十分突出。在水利建設資金缺口較大的情況下,大量的資金又用於大江大河重點工程以及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和灌區骨幹工程續建配套改造,較少用於田間工程和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導致很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基本處於自生自滅狀態。而且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投入產出效益低,投資回收期長,對社會資金缺乏吸引力。

「水利是個公益事業,不是立竿見影的生意,一方面需要政府持續加大力度也需要公眾的參與,另一方面,由於管理體制未理順,產權歸屬不明確,國家、集體、受益農民三者的職責和義務界定不清,導致水利設施建、管、用脫節,基層水利管理體制亟待改革。」鮑龍海說。

倒逼水利產權流轉改革

汝南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當地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方面欠下的賬太多,加上當地村民種田收入難以維持生計,青壯勞力多外出打工,留守村內的以老人居多,水庫汛期遇險時,調配搶險人力都成難題,村民無參與意願。

河南省水利廳的工程師張湛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現在農村勞動力緊張,農民投工投勞數量逐年減少。「水庫都在偏遠地方,需要專業人員,但是很多工程隊寧願在城裡施工也不願意幹修水庫這樣又苦又累的活兒。」

經過上世紀90年代末期機構改革,水利站人員收入過低,基本工資的發放都是難題,這削弱了他們對小型水利設施管護和排查的作用。

「每次到了基層,看到水庫管理人員靠將水庫承包他人養魚維持基本生活的場面,就覺得很揪心。」鮑龍海說。

水利設施失盜現象嚴重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在河南省水利廳組織的一次內部調查中,河南某市被調查的14個村中,有9個村都不同程度存在農田水利設施失盜現象。

記者在尖崗、常莊水庫採訪時也發現,當地人對維修水庫和大壩的熱情並不高。

「雖說大家都明白修水庫是大事,但是老百姓積極性不高。」尖崗水庫附近的張寨村一位村幹部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因為長期以來,農民認為水利建設和管理是水利部門和政府的事,缺乏全民意識,同時管理體制不順,管理責任難落實。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田間水利工程產權流轉制度改革推進遲緩。



上一頁123

      責任編輯:Winnie
京警直升機墜水庫 4人遇難      [2011-08-19]
新疆地震鐵路扭曲 水庫壩現裂縫      [2011-08-13]
日悼念相模湖水庫建設殉難中日勞工      [2011-07-31]
山東暴雨導致7座大中水庫溢洪      [2011-07-03]
朝水庫洩洪 韓稱未收到通知      [2011-06-29]
華東最大水庫今日開閘洩洪      [2011-06-21]
胡錦濤在湖北考察旱情 要求水庫科學洩水      [2011-06-04]
三峽水庫加大洩流為下游解渴      [2011-05-25]
湖北1300座水庫低於死水位運行      [2011-05-24]
三峽水庫連洩20天放水抗旱      [201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