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使然?
在「中國通號網」上,沒有馬騁的簡歷。據悉,馬騁是恢復高考後第二屆大學生,在通號領域干了近20年。「他是一個很嚴謹的人,工作嚴謹,對下屬要求也很嚴格,我們都很尊敬他。」一位中國通號員工昨天在接受採訪時這樣描述馬騁。
7·23事故調查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昨天告訴記者,自己對馬騁的去世感到震驚,「我知道,事情出來以後,他們(中國通號的領導及員工)覺得壓力特別大。」
馬騁及其掌管的中國通號壓力大是無疑的。記者查閱「中國通號網」發現,7月28日到8月22日,即馬騁去世前這段時間,集團新聞幾乎都是安全檢查、安全自查、用戶培訓等內容。
似乎是一個巧合,就在8月22日馬騁去世這一天,國家安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在做客新華網時稱,7·23事故是一起不該發生的、可以避免和防範的責任事故。7·23動車事故調查組已掌握了對事故原因分析、責任認定的大量證據和信息,下一步就要進入事故責任的認定階段。
王夢恕告訴記者,上述表態表明7·23事故已被明確為責任事故,而非技術事故,所以中國通號的壓力應該大減。信號系統的技術是成熟的,只是個別產品存在問題,針對個別產品的問題可能會單獨立案調查。
公司說法
此事與7·23事故無關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於豐台區豐體北路的中國通號總部,門衛拒絕記者進入。隨後,記者與該公司一名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繫。該負責人稱,馬騁平時身體狀況穩定,但工作壓力較大。對馬騁的突然離世,公司很多人都覺得悲痛和意外,「但這件事和『7·23』事故無關」。目前,公司很多領導員都在深圳處理善後事宜。馬騁逝世後,暫時還不能確定公司的領導層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