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日本時報網8月23日文章,最近在傳統大眾傳媒和網絡上,人們會發現大量描述美中之間產業合作和資本流動的空前規模和密度的信息。
一方面,美國對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直接投資,大量高效的中美合資企業參與了轉包和外包工程,即便是在全球危機的艱難條件下,絕大多數企業都經營得不錯。另一方面,中國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這代表著對美國經濟的長期投資。
所有這一切似乎要求我們以新的方法來解讀中美經濟關係進入的新階段。
在此我們發現了廣泛交融的例子,儘管從地理上看,分開這兩個搭檔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海洋,而從歷史上看是社會和政治分歧的鴻溝。
「國際化」這個詞描述的是,某些經濟進程超出了個別國家的疆界。這是現代經濟生活普遍存在的特徵,它為更具體、更集中地表現個別國家或國家集團間的緊密合作———我們通常稱之為「融合」———提供了一個背景。在使用這個詞時,我們強調的是國家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日漸加深,強調的是各國經濟相互糾纏的關係和在功能上的聯繫———這比通常的「國際化」要複雜得多也深遠得多,產生的後果也更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