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周末特約評論員唐學鵬發表文章指出,儘管美國在最後期限達成了債務上限談判,但標普還是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從3A調降至AA+。全球股市隨之大挫,道指2011年8月4日和8月8日分別大跌512.76點和634.76點,歐洲和亞太股市也是慘淡無比。美國總統奧巴馬譴責標普的調級,相信美國信用永遠是「3A級」,而一些持有異議的經濟學家也認為標普降級判斷是「存在巨大誤差,是不可信的」。投資家巴菲特就說,美國應當是「4A」評級。
的確,如果從債務償還方面看,標普舉動是令人吃驚的,由於美元的貨幣霸權,美國的債務是以美元本幣來償付的,而這意味著美國永遠不會有支付債務的危機,這一點其他的國家很難做到。但顯然,標普不是從這個角度看待問題,我認為它更動態一點,它的核心其實是圍繞著「債務化解和經濟增長」的關係。
毫無疑問,美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和就業不容樂觀。美國的失業率一直很難降到9%以下,大量的工作崗位被「外包」了,美國的勞動力市場需要重構,例如有新的技術革新來提供勞動力崗位,或者是外部市場(例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要上升,而本國的勞動力成本要下降,一增一減從而增加就業機會——儘管會有一點「保護主義」味道,但這的確是部分事實。無論是哪一種,都是一個艱苦而長期的過程。如果經濟增長乏力,意味著美國不僅高負債,而且它的新創造產出(例如GDP)還達不到一個「及格線」。這就好比,一個人欠了很多錢沒關係,只要他的賺錢能力很強,大家預期他最終一定能還錢,但如果他欠債很多,他的賺錢能力又不強,人們就會認為他有可能變成一個賴賬者,就要懷疑他的信用,及早提防他。 |